无性婚姻占据大多数,难以启齿的不只是性
2023-03-17 14:33:10 责任编辑:PH 10人 89人
饮食男女,人的大欲望,这句话是指个人在社会上对食物饮料和男女之间的性追求。客观来说,无性婚姻饮食男女这四个字应该分开理解。
这句话最初源于礼记,代表了儒家对两性关系和性的看法。正是因为性和吃喝同样重要,所以古今中外才有那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芬兰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爱德华亚历山大韦斯特马克曾提出,青梅竹马的童年玩伴之所以成年后不能成为伴侣,根本原因是他们在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相处模式。
虽然双方都是成年人,性成熟,但他们对彼此没有性吸引力,因为他们年轻时在一起的时间太长了。两个人的感情最多可以算是友谊。
不仅如此,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埃德蒙利奇认为,家庭和婚姻的重要作用是满足夫妻对性的需求。
通过以上理论,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是已婚夫妇来说,性绝对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长期以来,事实确实如此。根据2021年的统计,中国超过30%的夫妇处于无性婚姻状态,这意味着每四对夫妇中就有一对是无性的。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那些无性婚姻的夫妻中,中老年人的比例居然占了50%,也就是说,50%的中老年人过着无性婚姻。为什么无性婚姻在当今社会变得如此普遍?羞于谈论的不仅仅是性。
传统观念与性
与西方欧美社会相比,中国人在讨论这个话题时更传统、更含蓄。这种现象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是由人们的相处模式决定的。
在中国社会,谈论性变色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种必然现象。根本原因是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促使中国人更加关注大局。虽然性满足仍然是家庭的重要功能,但含蓄的文化和内敛的社交方式通常会让人隐藏与性有关的事情。
由于受启蒙思想和实利主义哲学的影响,欧美国家经常将夫妻本身视为家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西方人不回避谈论这件事。
性也可以称之为性,顾名思义,就是房间里的东西。这种事情自然不适合拿出来。其次,中国人受集体主义观念的影响。在大家眼里,家庭不仅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从这方面考虑,关注个人需求的性和集体会形成对冲的力量,从而让大家更加忌讳性意识的出现。
性在现代社会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会影响每个人的思想,因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每个人需要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复杂。此外,在环境竞争的鼓励下,从长远来看,每个人都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所以他们越来越不关注家庭和家庭。
加班到很晚,人们甚至可能没有时间吃饭和休息,更不用说夫妻生活了。这个时候,对他们来说,夫妻生活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连累。
当今社会,有针对性的观念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那就是每个人的观念都更加开放,不再羞于提及与性有关的事情。即使在公共场所,年轻人也有勇气牵手拥抱甚至亲吻,一起表达双方的热情。
然而,出生于上个世纪中期的人仍然保持着保守的性格,他们只有在结婚后才会尝试夫妻生活,婚前恋爱时都很谨慎。
如今,每个人都不再对性抱有好奇或期待的心态,两个人结婚后也不太渴望夫妻生活,毕竟许多人在结婚前就已经感觉到了。
但是无论人们如何看待性行为,性需求,它作为一个社会事实最终都会存在于社会中,这是一个难以改变的局面。
中国30%以上的夫妻过着无性婚姻,中老年人成为主力军。他们有困难。首先,我为提到这个话题感到羞耻。第二,我感觉到了就不再感兴趣了。
总而言之,性并非洪水猛兽,现在人们抛弃性的原因,无性婚姻其实还隐藏着许多值得考虑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