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心理学罗夏墨迹测验
2018-11-10 10:19:42 责任编辑:林晓琼 10人 1754人
罗夏墨迹测验由美国学者赫尔曼·罗夏提出是一种投射法人格测验。罗夏认为被试者的反应是在整合刺激图形引起的感知觉和已有记忆痕迹的基础上形成的,包含的心理机制有感觉记忆和联想。他把测验主要当成一种知觉任务,认为被试完成这一知觉任务的结果体现了其心理机能。由于每个人的知觉都受心理因素影响,从图形里看出来的不同物体或解释图形的不同方式也许代表着观察者人格的某些方面。现在梦悠情感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罗夏墨迹测验吧。
一、罗夏墨迹测验
罗夏墨迹的理论基础是,在对随机墨迹进行解释时,被试的注意力转移到墨迹上,此时的心理防御相对减弱。进而深藏于心中的想法慢慢浮现。倘若被知觉的刺激时模棱两可的,那么对刺激的解释就必将来自于个人内心深处。
这是罗夏墨迹测验包含的10张测试图。它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次序呈现给被试。图形的制作十分简单:“把少许大块墨汁滴在一张纸上将纸对折,墨汁就会在纸的两边对称的扩散。”但对于选用哪些图这个问题,有着苛刻的标准。图形必须对某物有着适当的暗示,图形必需对称否则不对称的图形会因为难以解释而被被试拒绝。这10张图是罗夏经过大量测试后确定下来的。
二、罗夏墨迹的操作
1、自由反应阶段
在这一自由反应阶段主试向被试提供墨迹图,一般的指导语是“你看到或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应避免一切诱导性的提问,只是记录被试的自发反应。主试不仅要尽量原原本本地记录被试的所有言语反应,而且也要对他的动作和表情给以细心的注意和记录。要测定和记录呈现图形之后到做出第一个反应的时间,以及对这一张图反应结束的时间。
这是确认被试自由反应阶段所隐藏的想法的阶段。主试以自由联想阶段的记录材料为基础通过提问,以清楚地了解被试的反应利用了墨迹图的哪些部分,以及得出回答的决定因子是什么。
2、提问阶段
这是针对提问阶段尚未充分明白的总是而采取的补充措施。主要是询问被试对某个墨迹图反应所使用的决定因子,是否也用于对其他墨迹图的反应。
3、类比阶段
当主试对被试是否使用了某些部分和决定因子还存在疑虑时加以确认。在测验过程中主试以记号对各种反应进行分类,并计算各种反应的次数,以便在绝对数百分率比率等方面进行比较。
4、极限测验阶段
三、罗夏列出的几条评分规则
1、 总共反应了多少次?在回答之前花了多长时间?拒绝解释的次数有多少?
2、 被试者的解释只取决于图形的形状?还是也包含了颜色?或者在知觉中是否包含了运动?
3、图形被看成是一个整体还是几个部分?哪些部分被分离出来?被试者对此如何解释?
4、被试者看到了什么?
四、结果
严格来说对罗夏墨迹测验结果的分析十分复杂,分析者需要大量的训练和实践才能恰当分析被试者的回答。这些分析包含了被试对象对图形的哪一部分做出解释,解释中是否包含运动或颜色等参数。不过另一名心理学家格莱特曼提出了一种简洁的评价方法:
“使用整个墨迹图进行解释显示了被试综合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而解释细节部分的频率很高则意味着被试有强迫性的固执。相对较多地使用白色部分是叛逆和消极的信号。回答时描述人在运动显示了被试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内心生活;在回答中颜色占主导地位说明被试比较冲动和感情用事。”
五、评论
罗夏墨迹测验在临床心理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也有很多批评者怀疑其准确性,怀疑这项测验能否测量到潜在的人格特征。这种测验方法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比如它能检查出被试知觉和思维上的混乱;它的反应基本不受文化的影响在跨文化比较研究中有独特的价值。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