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如何规定晚婚晚育年龄?
2018-09-05 17:54:07 责任编辑:陈晓玲 10人 1461人
晚婚对于控制人口数量的作用,一是缩短妇女的生育期,有利于减少生育量,二是拉长两代认的间隔,相对减少同一时点生存的人口数量。晚婚还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一、国家如何规定晚婚晚育年龄?
【晚婚年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所以晚婚年龄即只要大于规定结婚年龄即可,只要比法定日期晚了就是晚婚。
2、我国婚姻法没有对晚婚年龄进行明确规定。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会觉得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晚婚年龄与法定婚龄不同,它不是强制性的,而只是鼓励性、提倡性的结婚年龄。
【晚育年龄规定】:
3、一般晚婚生育者即符合晚育条件。
4、我国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晚育年龄进行明确规定。有些省份要求只要在23周岁以上生育就属于晚育,有的省份要求在24周岁以上生育才属于晚育。
二、晚婚年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没有晚婚年龄的规定。只是现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人们通常会觉得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晚婚年龄与法定婚龄不同,它不是强制性的,而只是鼓励性、提倡性的结婚年龄。晚婚年龄的概念很简单,比法定日期晚了就是晚婚。
三、晚育年龄
晚育是指从有利于优生优育的条件出发,根据情况,适当推迟妇女婚后的初育年龄和生育二胎的间隔时间。是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晚育不仅有利于优生,而且可以延长人口代际更替周期,有利于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人口总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二是人口代际更替周期。一般来讲,现代人的寿命周期远远高于代际更替周期的时间。
晚育年龄的好处也有的,我国青年一般要到23至25岁才完全成熟。在这个年龄之前,青年男女虽然具备了结婚、生育的能力理条件,但全身器官组织仍处在发育阶段,骨骼、身体还在增长,大脑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达到较高水平。此时生育不仅不利于优生,也不利于年轻夫妇的自身健康。所以,未实现晚婚的夫妇一定要把住晚育关,切不可早育或盲目生育。即使达到晚婚年龄的夫妇,也不必一结婚就匆忙生孩子。因为新婚家庭的生活有一个调整、适应和建设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