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迷不悟的意思是什么,执迷不悟在何时用
2018-10-09 16:08:06 责任编辑:小king 10人 3674人
做人做事不能太执迷不悟,明知是错的还去坚持这不是坚持而是执迷不悟。执迷不悟的意思具体是什么呢?跟着梦悠情感小编一起来看看执迷不悟意思吧。
一、执迷不悟
执迷不悟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í mí bú wù,执迷不悟意思是形容坚持错误而不觉悟,出自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
1、出处
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军一临,刑兹罔郝,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元 无名氏 《木兰花慢》:穷年执迷不悟,认声色虚幻故延留。
元旧仙乡道域,咫尺天地迢遥。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你若执迷不悟,凭你石烂海枯,此中不可复出了。”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三回:“老爷太太原为是要你成人接续祖宗遗绪。你只是执迷不悟,如何是好!”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快叫田见秀跟众贼将前来投降,不要执迷不悟,自走绝路!
执迷不悟的意思就是坚持错误的观念而不醒悟。
二、执迷不悟的近义词
怙恶不悛,读音:hù è bù quān,汉语成语;释义:怙:依靠,依仗,也有父亲之意;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亦作“讳恶不悛”、“怙恶不改”。出自《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1、怙恶不悛典故
西晋末年,中原再次出现混乱,一些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起独立的政权,史称16国时期。前赵的国君刘曜,本为匈奴族,他依仗武力夺取了后汉刘渊建立的政权,建都长安,威震一时。和刘曜同时的另一位武将石勒原是羯族人,从小做商贩。后来,石勒投奔刘渊从军,立下战功,被封为大将。石勒对刘曜的篡权很不满,伺机灭掉刘曜取而代之。石勒经过多次与刘曜交战,使刘曜的军事实力日渐削弱。于是,刘曜对石勒改换收买拉扰的策略,派心腹郭汜为使者,前去封石勒为太宰,领大将军衔,进爵赵王,领二十部,出入乘金银车,驾云马,冕带十二旒,夫人封王后。石勒答应下来,为了表示谢意,他特派王修等人为大使前往刘曜处拜谢。刘曜手下有个叫曹平的谋士,原是石勒的舍人。他告诫刘曜说:“石勒派王修等人前来,外表上是来答谢,实际上是要观察各郡的虚实,以便伺机发起攻战。”刘曜听后大怒,待郭汜等回来,立即将来使王修斩首,并下令撤销了对石勒的封授。石勒听后怒不遏,下令灭了曹平的三族,以后召集大臣说:“我们派出使者本是为了修好如初,并无他意,但刘曜却‘长恶不悛’,反而杀害了表示诚意的使者。这实在是做恶多端,不可饶恕!所以,我决定自取赵地自立为王。”于是,石勒设了太医、尚方、御府诸令,并专门修了正阳门,正式称起王来。公元318年,石勒杀了刘曜,建立起后赵政权。“长恶不悛”,后引申为“怙恶不悛”,用以比喻作恶多端而不可悔改的人。
执迷不悟的意思大家都了解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