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推迟满足感?
2018-10-13 14:56:29 责任编辑:Ava 10人 685人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这些原则并不复杂,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掌握。那么什么是推迟满足感,推迟满足感实验的定义是什么?跟梦悠情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什么是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无非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早在童年时,孩子就可以学习这个自律的原则。例如,如果一个5岁的男孩多一点儿耐心,让同伴先玩游戏,自己等到最后,就可以在没人催促的情况下享受更多的乐趣。
对于6岁的孩子而言,学会吃蛋糕时不先把奶油一口气吃完,或者先吃蛋糕后吃奶油,就可以享受到更甜美的滋味。
当孩子12岁的时候,应该已经无须父母的敦促,就可以先做完功课,再去看电视。
但是,根据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很多青少年都缺少这种健康的习惯,没有体会到推迟满足感的好处。以至于不少孩子长到十五六岁,依旧不懂“先吃苦,后享受”的原则。
二、推迟满足感实验定义及经典实验
发展心理学有一个经典的推迟满足感实验。实验者发给4名被试儿童每人一颗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结果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忍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大后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
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一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则表现得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产生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换句话说,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20世纪70年代,在Walter Mischel的策划组织下,美国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基地内进行了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实验人员给每个4岁的孩子一颗好吃的软糖,并告诉孩子可以吃糖。但是如果马上吃掉的话,那么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的话,就能吃到两颗。然后,实验人员离开,留下孩子和极具诱惑的软糖。实验人员通过单面镜对实验室中的幼儿进行观察,发现:有些孩子只等了一会儿就不耐烦了,迫不及待地吃掉了软糖,是“不等者”;有些孩子却很有耐心,还想出各种办法拖延时间,比如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或自言自语、或唱歌、讲故事……成功地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顺利等待了20分钟后再吃软糖,是“延迟者”。 后来,研究人员在参加实验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对他们的家长及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不等者”在个性方面,更多地显示出孤僻、易固执、易受挫、优柔寡断的倾向;“延迟者”较多地成为适应性强、具有冒险精神、受人欢迎、自信、独立的少年。两者学业能力的测试结果也显示,“延迟者”比“不等者”在数学和语文成绩上平均高出20分。 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是个体有效地自我调节和成功适应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特征,是指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属于人格中自我控制的一个部分,是心理成熟的表现。
推迟满足感实验实验说明,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他们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的实现。因此,延迟满足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