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认知行为 > 通过宇宙时空之旅来了解宇宙

通过宇宙时空之旅来了解宇宙

2018-10-16 15:10:24 责任编辑:玩世不恭 10 832

《宇宙时空之旅》是由安•德鲁扬、塞思•麦克法兰联合执导的纪录电视剧,奈尔•德葛拉司•泰森、BethanyLevy、StoneyEmshwiller、MehdiMerali等主演。于2014年3月在美国上映。《宇宙时空之旅》讲述了以新发明的科学叙事模式揭露宇宙的壮丽,并重新改造原始系列中备受赞誉的元素,包括宇宙日历和想象力之船,下面就和梦悠小编一起以最宏观和最微观的角度来审视宇宙来探索宇宙有多大。

通过宇宙时空之旅来了解宇宙

一、宇宙时空之旅剧情简介

《宇宙时空之旅》由知名天文学家奈尔•德葛拉司•泰森博士主持。全新的宇宙是长篇故事系列,影片叙述我们如何发现大自然法则以及找到我们在宇宙与时间中的座标。这个系列生动地叙述前所未闻的故事,描述对于知识的伟大探索,带观众到崭新世界,并且穿越宇宙,带出最宏伟与最细微的观点。

《宇宙时空之旅》由知名天文学家奈尔•德葛拉司•泰森博士主持。全新的宇宙是长篇故事系列,影片叙述我们如何发现大自然法则以及找到我们在宇宙与时间中的座标。这个系列生动地叙述前所未闻的故事,描述对于知识的伟大探索,带观众到崭新世界,并且穿越宇宙,宇宙有多大?带出最宏伟与最细微的观点。

当你对生活感到乏味,工作感到厌倦。真的可以看看这不部纪录片,知道我们只是一粒尘埃,一切都微不足道。一种很释然的感觉,人这一辈子短短几十年不过如此。

我们所爱的地球,那上面,有你爱的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存在过的人,都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所有的英雄和懦夫,每一位君王和农夫,每一对爱侣,所有的母亲和父亲,所有拥有未来美好的孩子,所有的超级明星,每一位杰出的伟人,都生活在那里,像一粒尘埃,漂浮在万丈光芒之中。地球只是一个小小舞台。

只有看过这部纪录片,只有知道宇宙才懂得地球、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无知;只有真正了解了地球的历史、人类的故事、生命的秘密,才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才真正地想要保护我们的家。是的,正如最后一集里说“据说学习天文学,可以让人谦卑,塑造人心,磨炼个性,也许再没有更好的方法能比这遥远的画面更好地显示出人类的自负与愚蠢”。

真的推荐这部科普纪录片,真的感觉自己好渺小,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和恒古不变的,也包括人类,也许只是宇宙中小而又小的过客,再还未起及到宇宙奥秘的短短人类时间里就已消失殆尽,化作无边宇宙的尘埃,一切都是那么的渺小,更何况生与死,我们了解和研究的宇宙有可能只有它的万分之一那么少,也许类似于人类这样有智慧的生物已经存在于宇宙中然后又再消失周而复始n多次了都说不定。

二、宇宙大爆炸

和物理学一样,犹太人的神秘学——卡巴拉思想——也致力于探寻宇宙的起源和原理。非但如此,卡巴拉和宇宙学之间,还存在一种“耐人寻味的类似性”。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宗教研究教授、卡巴拉学者艾略特•沃尔夫森(ElliotWolfson)说。

这一犹太神秘学源于中世纪,它对宇宙起源所作的描述,跟当今科学家描述的现象相互对应,尤其是在大爆炸和黑洞方面。而且,它所探讨的问题很多都是当今物理学家一心想要解答的命题,比如发展“大一统理论”。因此,有必要考虑物理学该如何联手神秘主义,描绘出我们对宇宙的宏观理解。

“在我看来,神秘主义和科学可以相互启迪,这是毫无疑问的,”沃尔夫森告诉我们。“科学和神秘学都要能阐释一切现实背后的统一性,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交叉点。”

1、黑暗与光明

围绕宇宙起源,盛行的科学理论认为,一切都源于一场大爆炸。紧接着,周围温度达到55亿摄氏度,在一片漆黑之中,浩浩渺渺的中子、电子、质子等基本粒子四处游荡。

那时还没有光。“自由电子会导致光(光子)散射,就像太阳光被云层中的水滴所散射。”NASA解释称。但经过长时间的冷却,自由电子与原子核结合,构成中性原子。由此,大爆炸发生38万年后,世界终于有了光。

换言之,起初的很长一段时间,一切都笼罩在黑暗之中;之后才有了光。这跟《圣经》里的描述很相似。

值得一提的是,宇宙大爆炸在犹太神秘学中,黑色是一种重要的颜色——其他一切色调与生命都萌生于此。卡巴拉经典《光明篇》以“生命树”的形式,阐释了一切存在。每一根树枝代表现实的一个维度及其特征,用不同的颜色表示。最高的维度——名为“Keter”,意为“王冠”——是黑色的,代表“原始黑暗”和“创世黑光”,在1999年出版的《卡巴拉符号:哲学与心理学视角》(SymbolsoftheKabbalah:PhilosophicalandPsychologicalPerspectives)一书中,哲学家、法医心理学家桑福德•德罗布(SanfordDrob)这样写道。

2、无限

根据犹太神秘学,一切存在都始于一个点的爆炸,从此不断倍增。由此,沃尔夫森看到,在当代大爆炸理论和“宇宙由一个点爆炸而来”的卡巴拉理念之间,存在显而易见的关联。用神秘学术语来讲,它就是无限的神光,名为“EinSof”。

在希伯来语中,“EinSof”的字面解释为“无限”。因此,神(或言上帝)只是“无限”的代名词。而卡巴拉学者,正是研学“无限的示现”的人。正如物理学探寻“大一统理论”来解释一切存在,神秘学也是如此。对卡巴拉学者而言,“这个大一统理论就是无限的光,它显化为一切万物”,沃尔夫森说。

这种生于黑暗的光既是具体存在的,也是象征性的。作为一种概念,它告诉我们,事物比乍一看去复杂得多,而最抽象的概念却解释了整个物质世界。“放到量子物理的语境下,我们可以将这道非物质的光看作粒子,将作为载体的物质看作反粒子。它们在零重力的虚空中相遇、碰撞,从无生有,以至万物,”沃尔夫森说。

3、通往“另一边”的门户

黑暗孕育光明的神秘学概念也令人联想到黑洞。按照NASA的解释,黑洞的引力极其巨大,连光都无法逃脱,原因是物质被压缩到了极小的空间内。

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之初,小型黑洞也随之形成。我们无法用肉眼观测到黑洞,但能依据黑洞对绕行恒星施加的作用,推知它们的存在——黑洞会导致周围的光线出现弯曲。

而在犹太神秘学中,“洞”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黑洞是卡巴拉思想所探讨的灵性之洞的具象。”理论物理学家亚历山大•波尔托拉克(AlexanderPoltorak)在致力于探索科学与宗教交界的“量子妥拉”(QuantumTorah;“妥拉”为犹太教律法)网站上撰文写道。

卡巴拉思想中的“洞”用“rah”一词表示,在希伯来语中,它的意思是“恶”,是从善至恶的穿越之门。但它又是无限光的一部分,因此本身并无好坏。与之类似,黑洞也从宇宙中吞噬着物质、能量和信息。有的宇宙学模型假定,黑洞或是虫洞,即通往平行宇宙的门户,类似于卡巴拉思想中通往“另一边”的门户。

2016年,《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ReviewofLetters)刊载论文,报告了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首次观测到的两个黑洞并合的事件。这一并合产生了引力波,科学家们得以观测到并将之转化成了声波。据波尔托拉克所言,这一发现表明,和“rah”一样,黑洞并不只吞噬宇宙物质,还会向外发射东西。黑洞融合时发出引力波,提供了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科学家收听声波形式的引力波,听到的是某种意义上的“宇宙歌声”——最初那片黑暗的声音。收听它,就仿佛在收听“大爆炸和宇宙诞生的回响”。

会员福利
加微信
约咨询 听好课 找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