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认知行为 > 香港天文台及旅游景点介绍

香港天文台及旅游景点介绍

2018-10-24 15:55:52 责任编辑:玩世不恭 10 584

从尖沙咀隔岸眺望香港岛,繁密灯光幻作海上星辰,液晶屏幕上字体浮动,香港海洋公园在鱼缸里悠闲的游着,香港天文台中人们的种种意象总能引发无限遐想。TypeTour第三站,漂洋过海,登上第三座岛屿,下面梦悠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香港天文台及旅游景点介绍

一、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简称天文台;英语:HongKongObservatory,简称HKO)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前经济发展及劳工局)辖下的部门,也是世界气象组织成员,专责香港的气象观测、地震、授时、天文及辐射监测等工作,并向香港公众发出相关的警告。现任天文台台长为岑智明。

香港天文台建于一八八三年,坐落于九龙一小山丘上,并于一九一二年正式命名为皇家香港天文台。天文台具维多利亚殖民建筑风格,楼高两层,呈长方形,外墙经过粉饰,拱形窗和长廊别具特色。随着附近之新大楼落成,天文台各技术及职务部门已迁往新厦。不过,旧大楼仍为台长办公室及行政中心。随着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主权回归中国,复称「香港天文台」。

二、香港天文台发展

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以后,因为香港的地理位置适合研究台风等气象,1879年英国皇家学会建议在香港设立气象观测台。当时在东亚,只有上海徐家汇、马尼拉、北京及荷属印尼雅加达四处有专业的气象观测台。前两者是由耶稣会修士运作,而香港正好位于二者之间。由于台风常对香港造成破坏,香港政府亦支持皇家学会的建议。1883年夏季,香港天文台正式创办,杜伯克博士(Dr.Doberck)任天文台首长天文司。天文台最初的职责包括:授时、气象、磁场及水文观察,与天文毫无关系,可是当时负责翻译的华人却错译为“天文台”,一直沿用至今。1912年,英皇乔治五世对香港天文台颁赐皇家香港天文台(英语:RoyalObservatory)的称号,直至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为止。香港地铁线路图显示,天文台在1948年加入国际气象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前身),开始进一步使用高技术的仪器进行天气预测,天文台于1949年开始利用无线电探空仪及雷达探空系统预测气象资料,并于1959年引入第一座天气雷达。于1964年后接收极轨卫星的自动图像传送信号。1973年,天文台首部电脑系统启用,在两年后的1975年,天文台使用世界气象组织的全球电信系统,建立了三组专用电路交换气象资料,包括香港至东京(1969年)、香港至曼谷(1970年)及香港至北京(1975年)。

1980年,天文台设置第一套套铯原子钟报时系统,为香港提供准确的报时讯号。天文台亦分别在1984年及1985年建立两个位于赤鱲角、沙田的自动气象站及位于京士柏的辐射测量室。天文台在1996年在因特网成立网页,是最早成立网页的香港政府机构之一。在2000年,天文台添增加了一套高效能服务器,提高气象数据处理的能力。一年后,香港地铁线路图天文台增强网站服务,开始提供文字版及有声版网页,让视障人士也可以在网上获得天气资讯。另外,天文台亦推出网站的“无线应用系统规约”(WAP)及“个人数码助理”(PDA)版本,供移动电话用户使用。

三、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海洋公园(HongkongOceanPark)位于香港港岛南区黄竹坑,占地超过91.5公顷,在1977年1月10日开幕,是一座集海陆动物、机动游戏和大型表演于一身的世界级主题公园,也是全球最受欢迎、入场人次最高的主题公园。

公园依山而建,分为“高峰乐园”及“海滨乐园”两大主要景区,以登山缆车和海洋列车连接。2012年,香港海洋公园获国际游乐园及景点协会博览会(IAAPA)颁发顶尖荣誉大奖“2012ApplauseAward”(全球最佳主题公园),成为亚洲首间获得此项殊荣的主题公园。

四、香港海洋公园历史沿革

海洋公园于1977年1月10日开幕,最初由香港赛马会捐款兴建,并由马会管理。开幕首半年,海洋公园已经有超过131万入场人次。在1979年1月,海洋公园引入杀人鲸"海威",成为海洋公园其中一个卖点。而公园初期的设施不多。由1980年代开始,海洋公园开始进行扩展,增加大型机动游戏,并先后建成水上乐园、鲨鱼馆、百鸟居、登山电梯及集古村等设施。

在1987年7月1日,公园脱离马会独立,成为非牟利机构,并需要自负盈亏,改为以商业手法经营。为增加游园人次,不断加入新的项目。1999年公园获中央政府赠送的2只大熊猫,并引入更多大型机动游戏,例如跳楼机及越矿飞车。

于2006年4月10日公园引入占地5000平方呎的水母馆,为全亚洲最大、独立之水母馆。馆内分为八大展区,展示四百多种世界各地独特的水母,特色是利用灯光效果展示水母动态,以计算机特技教导市民认识及保护水母。

五、香港快运航空

香港快运航空公司(HKExpress),简称香港快运,是目前唯一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提供相宜的机票选择,以及准时可靠的航班服务,覆盖航班主要为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内地。

自2013年10月27日成功转型后,香港快运航空一直致力于以相宜的票价为中国及亚洲旅游爱好者提供香港往来亚洲热门城市之间的航线,其航点数目现已扩充至26个。

香港快运航空公司将于2018年10月27日起暂停花莲、香港直飞航线业务。

六、基本规模

香港快运航空于2013年10月27日正式启航后,截止目前,航点已覆盖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中国台湾及中国等地的各大亚洲旅游热点。

香港快运航空拥有九架空中巴士A320,当中五架空中巴士“点心”主题命名,包括“烧卖”、“虾饺”、“春卷”及“叉烧包”,并于2014年底把空中巴士A320机队增至10架,每月载客量将额外增加约72,000人次。随着航点增加,香港快运航空希望于2018年把机队数目增至25架。

为迎合大众对新航点的需求及日趋紧密的航班班次,香港快运航空平均每两天便聘请一名员工,并计划于2015年底增聘300位机组人员。

七、企业形象

2014年1月,香港快运航空正式发布全新企业形象,全新飞机涂装及企业标志均融入了香港大都会城市轮廓的元素。新的品牌形象摒弃了传统的金色,采用了大量的鲜亮紫,带出更多活力及大都会感,令香港快运航空有别于香港的其他航空公司。为配合以港为家的理念,香港快运航空以鲜艳亮丽的品牌紫色在机身上彩绘出香港天际线图案,与品牌标志中『H』和『K』向上延展的线条相互呼应,喻意航机将维港繁华都市的景象带到海外,宣扬香港奋斗拼搏的励志故事和充满创意的创新精神,成就国际大都市的美誉。

会员福利
加微信
约咨询 听好课 找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