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认知行为 > 何为无性症候群

何为无性症候群

2018-10-26 11:18:13 责任编辑:思宁 10 965

无性症候群最早出现在日本,是指当下年轻人对于亲密关系和性生活愈发失去兴趣的社会现况。什么是无性症候群?跟无性恋又有什么关联呢?下面由梦悠情感小编给大家科普。

何为无性症候群

一、无性症候群是什么意思?

“无性症候群”,日本媒体发明了这个词来形容当下的年轻人对于亲密关系和性生活愈发失去兴趣,独身人口日益增加。

与“性产业”发达的国家形象相反,大部分的日本年轻人是没有性生活的。2013日本生育规划委员会一项关于适龄男女的性交意向调查表明,在16-24岁的女性中,有45%“不感兴趣或者厌恶性接触”。超过四分之一的男性有同样的感觉。

接受调查的18-34岁的年轻人中,有43%从未有过性生活。未满30岁的更有1/3未试过约会。多数参与者们表达他们不进行做爱的原因是“工作太辛苦”或者性生活本身“并不享受”。

如今,在中国“无性症候群”似乎也正在蔓延。2018年4月,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中国72%的上班族对性生活不满,没有性生活且单身5年以上的比例高达30%,单身10年以上的有12%。

二、无性人具有什么特征?

所谓无性人,即指既不是男性也非女性。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为自认为“非男非女”,二是政府机构认可。

无性恋是指一些不具有性倾向的人,即不对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倾向的一种倾向,无性恋是否是种性倾向一直还有争议。无性恋者对男性和女性都持着较冷淡的态度,不会对任何一方产生兴趣,但会因自己的性别或日常经历而对某一方更加有好感。 无性恋是指一些不具有性倾向的人,即不对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倾向的一种倾向,无性恋是否是种性倾向一直还有争议。无性恋者对男性和女性都持着较冷淡的态度,不会对任何一方产生兴趣,但会因自己的性别或日常经历而对某一性别多出一些好感。无性恋对人难以产生很多好感,亦不多会出现厌恶。无性恋的简称为“xal”和“al”,这三个字母是从无性恋的完整英文单词中选出的。无性恋者分两种,一种是不会对任何人产生性驱动力,当然也包括自己。第二种是只对自己产生性驱动力,因此他们不会与任何人发生性行为。

三、无性恋的表现是什么?

无性向者,把字母“A”(无性的,asexual一词的首字母)作为自己的符号,而变形虫(一种无性繁殖的单细胞动物)和独角兽(西方神话中贞洁的象征)则是他们的精神象征物。 他们捍卫自己的无性生活权利,并视之为正常生活。这些人已经形成自己的活动圈子,私下里寻找同道中人。在他们看来,没有性的生活不等于没有感情。看看国外无性向者的呐喊 。“无性恋者”通常对性行为不抱任何期待,全靠自慰解决性欲,或有些人是真的没有欲望,因此大部分不会想发生性关系,但有人还是为了取悦对方有性行为。无性恋者依然可以从别人身上感受到爱,有些人也会谈恋爱,但比较偏建立精神关

会员福利
加微信
约咨询 听好课 找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