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认知行为 > 无意识记忆法

无意识记忆法

2018-10-26 18:04:25 责任编辑:思宁 10 940

无意识记忆法在人的学习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不可忽视。人的许多知识经验是通过无意记忆取得的,越是低年级学生,依靠无意识记亿法获得知识的情况越多。那么何为无意识记忆法。

无意识记忆法

一、无意识记忆法

无意识记忆法指主观上没有记忆该项事物的意识,但是经过长期的影响形成的、难以更改的记忆,常见的有语言的口音(不含语言本身)、口头禅、习惯性动作等等,在非学术状态下称之为“习惯成自然”。

无意识记忆法的四个特征:(1)、是没有任何记忆的目的、要求;(2)、是没有做出任何记忆的意志努力;(3)、是没有采取任何的记忆方法;(4)、是记忆的自发性,并带有片面性。

无意识记忆是心理学概念之一。是指对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存储功能即记忆进行的一种分类概念。指主观上没有记忆该项事物的意识,但是经过长期的影响形成的、难以更改的记忆,常见的有语言的口音(不含语言本身)、口头禅、习惯性动作等等,在非学术状态下称之为“习惯成自然”。按心理活动是否带有意志性和目的性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两种。(其中的“意”,心理学上的解释是指“意识”,意识问题很复杂,我们在这里将他解释为“意志性”和“目的性”,仅为了掌握。)结合记忆过程,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无意识记亿、无意回忆、有意识记以和有意回忆四种。那么下面了解无意识记忆的含义

二、无意识记忆

无意识记忆是心理学概念之一。是指对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存储功能即记忆进行的一种分类概念。按心理活动是否带有意志性和目的性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两种。(其中的“意”,心理学上的解释是指“意识”,意识问题很复杂,我们在这里将他解释为“意志性”和“目的性”,仅为了掌握。)结合记忆过程,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无意识记、无意回忆、有意识记和有意回忆四种。无意识记忆又可称为程序性记忆、非陈述性记忆和内隐记忆。

亦称“潜意识记忆”、“无意识记忆”。与外显记忆相对,指人脑内部潜在的不需意识参与的一种无觉察的记忆,亦即不依赖于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的一种自然的记忆。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积累了不少资料。

主要来自五个不同但又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 (1)再学时的节省,斯莱梅卡(Slamecka et al.,1985)等人认为,可以把再学时的节省当做内隐记忆的指标。(2)阈下编码刺激的作用,即不为被试知觉到的刺激,能被知觉系统做出高水平的加工。(3)无意识学习,雷伯等人(Reberet al.,1976)证明人能够进行内隐学习,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能学会确定符合语法的字母串,在语法规则较为复杂时记忆性的内隐学习比规则发现性的外显学习更有效。(4)启动效应,即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故学习时的启动物和测验阶段的目标词可导致反应时正确率的提高。(5)健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他们虽不能外显地记得曾完成的任务,但却能获得诸如追赶旋转体和镜形跟踪等运动技能。他们还能表现出对所获得的信息的启动效应和虚构一些人们的信息。

目前西方对内隐记忆的几种理解: (1)它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2)它是启动效应的种类之一,即重复启动效应。(3)它是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去回忆所学习的内容而只要求完成某项操作的任务。(4)它提出一个多种记忆说的理论假设,人可能存在由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两个相对独立的记忆机能系统。

会员福利
加微信
约咨询 听好课 找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