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压力调节 > 孩子自我意识什么时候形成的?这些关键阶段,需要用心教育

孩子自我意识什么时候形成的?这些关键阶段,需要用心教育

2022-04-12 16:34:18 责任编辑:PH 10 935

经过仔细询问,我发现当时电视有点卡,遥控器按了几下就行了。妈妈觉得孩子乱按会更卡,就拿着遥控器给孩子放了佩奇。很多家长不能理解孩子这样的无理取闹,但这背后是自我意识的发展。

此外,孩子还会有很多行为:

孩子自我意识什么时候形成的?这些关键阶段,需要用心教育 比如和其他孩子抢玩具,很不友好,看不到父母夸其他孩子,占有欲强;

钻牛角尖,固执任性;

经常在镜子前观察自己,开始关心不要评价自己等等。

说到自我意识,这是一个非常大、非常复杂的话题,它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问题。

首先,我们从自我意识的萌芽开始。

“自我意识”是一种意识形式,是指主体对自身的认识,如对自身身体和状态的认识、对自身身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身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也就是说,我们经常问一系列“幻想”问题,比如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想做什么。

2岁以下萌芽期:

婴儿或儿童需要从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开始,了解他们的脚,他们的手,他们的脸,然后知道他们的想法,他们周围的人,他们想做什么等等。

当我抱着孩子的时候,我喜欢让孩子照镜子,然后让孩子动小手,我动他的小脸,看看孩子能否认出镜子里的是我和他自己。我相信很多宝贝妈妈都有同样的好奇心,但我不会分析宝宝是否认出了自己。

事实上,这是一个著名的红点实验的日常版本。

红点实验是在孩子的鼻尖上点一个红点,然后把孩子放在镜子前,观察孩子的动作。

结果发现:

1岁半以下的孩子去摸镜子里的红点,1岁半到2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摸鼻子上的红点了。

这意味着孩子在一岁半到两岁之间,已经有了自我意识。

在1岁半到2岁之间,当孩子开始根据镜子里的动作主动触发自己的动作时,然后用自己的动作触发镜子里的动作,这表明孩子可以认识到自己作为主体。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继续发展时,他可以从照片和视频中认出自己,这表明孩子作为对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

3-6岁逆反期:

三岁左右,孩子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时期。这一时期是儿童人生发展的第一个叛逆时期。第一个叛逆时期的表现是,儿童需要独立行为,实现自我意志,抵制父母的控制,这是正常的发展现象。

孩子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活动自主,意志自主。

活动应该听我自己的,如果我的想法是我自己的,为了证明这一点,即使父母控制的活动和父母的意志与自己相同,孩子也应该反抗。

当父母表现出对孩子的肯定和依赖时,比如让孩子参与家庭工作和决策,给孩子一个反映我很能干的机会,孩子的心就会得到满足。

6-13岁童年:

童年年龄范围为6.7岁~12.13岁,属于小学阶段。

这个阶段是孩子们特别关心评价的阶段。

人格的初步形成始于学前阶段,儿童的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完善。

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过去,父母说他爱动物,是个好孩子,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个好孩子,老师说他不是个好孩子,他会相信自己不是个好孩子。

但在自我意识发展后,孩子们可以逐渐进行自我评价。对周围人的观察会使孩子形成一个客观的参考系,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当外部评价不同于他的自我评价时,孩子会表现出问题、辩护,甚至厌恶。

2.从更一般的评价到更详细的评价。

随着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孩子们会明白,评价不是简单的综合批评,而是可以有不同的局部评价。他可以区分父母对他粗心的评价,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对他整个人的评价。

然而,儿童的整体自我评价能力相对较差,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客观、公平、鼓励的评价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正如期望效应所显示的,当你认为孩子是优秀的,孩子就会成为优秀的孩子,当你认为孩子是无用的,孩子就会变得无用。

在心理学上,自我意识有四个特征,理解这四个特征也很重要。

特点一:意识性。

心理学讲的意识是有意识的,不同于无意识和潜意识。所谓意识,就是孩子已经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感知他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特点二:社会性。

自我意识的发展本身就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即当孩子开始进入幼儿园时,他们会开始以各种方式交朋友,发展伙伴关系,在群体中找到和定位自己的角色。

特点三:能动性。

主动性是指儿童会根据周围环境积极改变,不断形成自我意识,然后通过自我意识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当父母批评孩子时,孩子可以做出相应的改变,这是孩子自我意识的体现。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发挥作用,虽然父母没有明确发现这一点,但他们也在利用这一点。正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具有主观主动性,他才能纠正自己的行为。

特点四:同一性。

同一性是指儿童从小就保持相对相同的自我意识发展。虽然儿童的自我不断发展,经过20年的发展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我意识,但由于自我意识的同一性,个人会表现出一致的心理面貌,从而区分自己和他人的个性。

在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中,家长需要不断培养和正确引导,否则孩子容易出现错误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卑、傲慢、自尊等问题。

会员福利
加微信
约咨询 听好课 找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