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表现是什么 遇到“自恋性人格障碍”怎样相处?
2022-04-13 15:40:05 责任编辑:PH 10人 487人
自恋一词的贬义似乎又上升了。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表现,但事实上,自恋和自恋人格障碍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不需要避免适当强度的自恋,因为适度的自恋有利于身心健康。
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总是不够客观。总的来说,我们会觉得自己比实际自己好。许多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评估他们在人群中的相对水平时,大多数人会觉得他们比平均水平更好。但这在统计上是不合理的。这种偏颇的自我评价被心理学家称为积极错觉。当然,我们也可以在生活中称之为自恋。
这种适度的自恋既普遍又有用。在积极错觉中,我们会相信自己有很多积极的品质;我们会感到更有控制感,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得更好;感觉未来更好,对生活乐观。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怎么回事——过度傲慢需要警惕。
事实上,我们每天开玩笑说的自恋通常不能达到自恋人格障碍的程度。人格障碍是指人们的认知、情感、行为明显偏离正常人群,这种偏差根深蒂固,难以改变,也会影响人们在职业或社会互动中的重要功能。
自恋人格障碍的人明显偏离正常人,因为他们特别傲慢,一方面需要别人的赞扬,另一方面缺乏同理心。具体来说,他们可能有这九点:
首先,夸大自己的重要性。比如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能,即使没有成就,也希望被别人认为是赢家。
第二,幻想自己有无限的成功。集权力、才华、美貌或理想爱情于一体,这种观念会占据自己的头脑。
第三,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只能被其他特殊或高地位的人(或机构)理解或交流。
第四,要求别人过度赞美自己。
第五,有权力感,不合理地期望自己有特殊的优待,或者期望别人自动服从自己的期望。
第六,在人际关系中剥削他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他人。
第七,缺乏同理心,不愿意识别或认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第八,经常嫉妒别人,或者认为别人嫉妒自己。
第九,常有傲慢、傲慢的行为或态度。
根据国际通用精神疾病诊断最权威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如果一个人在这些表现中长期超过5分,他可能有自恋的人格障碍倾向。然而,诊断仍然需要医生来做,不要随意给自己或周围的人贴上标签。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这些人小时候很可能被照顾者不当对待。这并不意味着父母会虐待孩子。相反,自恋型人格障碍儿童的父母很可能在生活中履行照顾职责,让孩子吃喝好,但在情感上却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甚至可能依靠孩子向孩子索取安全感,导致家庭角色错位。
本该脆弱、依赖父母的孩子过早承担过重责任,再也无法接受自己的脆弱,从而被迫变得傲慢。
如何与自恋人格障碍者相处——避免被剥削。
看完这些表演,我们不难想象和自恋人格障碍的人相处有多痛苦。自恋人格障碍者会试图精神上控制他人,尤其是对,试图传播伴侣生病的谣言,对伴侣的痛苦视而不见,这些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那么,如果我们也遇到了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如何相处才不会受到伤害呢?
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坚定自己的价值感。
自恋的人格障碍,会要求别人,利用别人,这些行为会让一些人远离,划分边界,分开距离,或者即使和他们相处,也会划分心理边界——如果你选择分手,你会干净地放弃过去定义的身份。
留下来又划分不清界限的人之所以听从要求,接受使用,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只配认同自恋人格障碍的人。
在这个时候,挖掘自己的优势,稳定自己的价值感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回忆更多的成就感,写下这些证明我们很好的东西,或者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真正支持我们的人,给自己更多的力量。
当我们足够强大的时候,我们可以吹嘘自恋的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发现他没有那么高,甚至有点荒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