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让孩子如何学会共处
2018-10-01 21:37:16 责任编辑:陈本庚 10人 974人
经常有一些家长在吐槽自己的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与人共处方面的能力欠缺,其实,学会共处能让你在生活中一路通畅,学会共处能让你如鱼得水,与人和谐共处一直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一、小孩社交很重要
家长不要小看了孩子"找朋友"的能力,它往小了说,是有没有一起玩儿的小伙伴;往大了说的话,这就是一个人社交能力的体现。虽然说小学生选择朋友时比较看重成绩、纪律等因素,但是家长要知道,学习成绩好不代表一定会受人欢迎,而反过来说的话·,一个能受到大多数人欢迎的孩子,社交能力如果很强,一般来说成绩也会很不错。那么怎样来帮助孩子学会共处,能够在入学之后很快地找到好朋友呢?
当孩子与小朋友产生矛盾时家长不要随便插手。孩子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多数情况下可以自己解决。例如为了争夺一个玩具而吵了架,或者谁被碰了一下、摔个跟头哭起来,这些事情并不需要一个成年人用成熟的眼光来看待并分辨对错,要相信孩子是有能力解决的。
当孩子与小朋友发生矛盾时,如果您的孩子是"吃亏"的那一方,您可以选择告诉他:"那个小朋友是有些不应该,不过不用放于心上,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如果您的孩子"欺负"了别的小朋友,您也不需要讲各种大道理,只要告诉他:"小伙伴们一起玩,大家都开心才会更快乐。我更喜欢那个小朋友的懂事、有礼貌你们要和谐共处。"然后,相信孩子自有解决之道,给他们一点点时间,而不是直接帮孩子解决。家长不要时时刻刻做孩子的"保护神"。
二、小孩社交问题严重
现在的孩子出现的社交问题,其实多数都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霸道等方面,这源于过度关注"自我"而忽略"他人"感受。
家长在安慰孩子时有一个经典的例子:小孩走路不小心撞到桌脚,疼得哭了起来。家长赶忙安慰:"桌子撞疼你了?看妈妈打它!"孩子看到"撞了"自己的桌子被妈妈"打",于是内心感到满足了。这种方式教育出的孩子上学后,更容易缺乏解决同学间矛盾的能力,总认为"他怎么怎么我了"。因此在入学前,家长要慢慢渗透给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以及为别人着想的品质。
家长在带孩子休闲、娱乐时,最好能让孩子与一些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做一些参与度较高的游戏,使孩子切身感受到在一个小集体中,大家都能够快乐,个人才会更开心。让孩子体会到"独乐"不如"众乐"。如此在入学后,即使周围同学都是比较陌生的,孩子也会愿意尝试着与大家和谐相处、交朋友,愿意主动去拓展人际交往的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