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起鸡皮疙瘩,这是怎么回事?
2018-10-11 10:00:27 责任编辑:Ava 10人 1087人
音乐有着神奇的感染力。有时候,我们会从旋律中体验到心灵的震撼,并在不知不觉中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鸡皮疙瘩不是冷的时候才会起吗?它怎么会和音乐联系了起来?跟梦悠情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听音乐起鸡皮疙瘩,这是怎么回事?
在我们的皮肤上,有小小的肌肉连接着毛囊,这些肌肉名叫“立毛肌”。当立毛肌收缩时,我们就会看到皮肤上毛发竖立、出现一个个鸡皮疙瘩。
几乎所有会长毛的哺乳动物都会起“鸡皮疙瘩”。这一方面是为了抵御寒冷——竖起的毛发可以限制空气流动,在皮肤表面形成一个保温层。而另一方面,动物们在面对威胁时也会竖立毛发。这时候,鸡皮疙瘩产生的“炸毛”效果能让动物的身形看上去更魁梧一些。
对我们人类来说,通过毛发御寒和让自己显得大的需求都已经不复存在,不过这套系统依然留在我们的身体里。而且,它还和更丰富的情绪反应联系了起来。让一个人起鸡皮疙瘩的原因可以非常多样:有时是一张恶心的图片,有时是爱人的轻抚,有时是震撼的自然景观、艺术作品,有时甚至只需要一点脑内活动。与欣赏音乐有关的鸡皮疙瘩被称为“frisson”,我们可以称其为“审美寒战”。
无论诱因如何,每一种鸡皮疙瘩都有相通的生理机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强烈唤醒。在这种状态下,身体会发生许多变化,包括心率和呼吸加快,皮肤电反应增强,以及体温和脉搏幅度下降。通过仪器检测,研究者们可以准确地对鸡皮疙瘩进行记录。
在正经的名字之外,“听音乐听到起鸡皮疙瘩”还有个意外生动的说法——皮肤高潮(skin orgasm)。因为担心产生误解,“皮肤高潮”一词未能获得广大研究者的青睐[1]。
虽然不是真正的高潮,不过这确实是种十分愉悦的反应。实验发现,标志着鸡皮疙瘩的生理指标变化会随着被试对音乐愉悦度评分的上升而加剧,并在frisson现象出现时达到峰值[2]。
这种愉悦不止停留在皮肤表面。当我们起着鸡皮疙瘩享受音乐时,大脑里也是一派活跃的景象。2001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教授Zatorre的团队完成了一项经典研究[3]。在研究中,被试各自选择聆听一首能让自己产生frisson反应的曲子,同时接受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结果发现,当皮肤电等生理指标表明frisson发生时,被试们的若干个脑区的局部血流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中最为瞩目的便是腹侧纹状体(ventral striatum)的血流量增加。
腹侧纹状体这名字或许很陌生,它其实是大脑奖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有一个叫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的结构,它几乎与所有能让我们愉快的体验有关。无论是餐桌上的大快朵颐,还是卧室里的两情相悦,都能促使伏隔核释放多巴胺,令人无法自拔的毒品也与它有关。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证据,当frisson发生时,这里也释放着愉悦的多巴胺[4]。
多巴胺不但能让我们享受当下,也能帮助大脑记住特定音乐片段带来的愉悦体验。因此,当同样的片段再度响起,我们便开始期待那一瞬间的情感爆发,这份期待又会进一步促进快感的产生。从这个角度看来,把frisson叫做“皮肤高潮”的确是再合适不过了。
二、姬霄是谁?
姬霄,1987年4月29日生于山西省运城市,知名撰稿人,娱乐经纪人。17岁时即以独特风格在国内文坛崭露头角,2005年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5-06年度《萌芽》人气冠军,曾担任多家刊物编辑及专栏作家。
与个性张扬的80后新生代不同,姬霄行事低调,在各种奖项及光环加身的情况下,仍旧保持着平凡的形态混迹于娱乐界和文艺圈之间,与各种散文人士乃莫逆之交。《灰之预言》作者李遥策曾评价:"在干净平缓的表面下隐藏着极大的睿智与激情。"CCTV风云音乐总监金朝说:"他是非典型的80后草根派灵魂人物。"
三、“库存是万恶之源”库存积压背后的真相
库存,积压了企业的大量资金,尤其是呆滞库存,长期占用仓库空间,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对企业现金流及管理运作带来严重影响,受到企业老板的深恶痛绝,甚至还有句说法——“库存是万恶之源”。库存过多确是问题,但有些企业在关注库存过多的同时却忽视了库存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么多的库存?
1、生产部门随意生产。在很多粗放型企业中,“随意性”的事情屡有发生,如随意回复客户,随意下单,随意变更,随意交货等。随意生产也是常见现象,有些企业生产什么由车间甚至是员工说了算,车间员工不按生产计划生产,哪款产品单价高、做起来简单就会多做。
笔者辅导某家五金企业管理变革时调研发现车间堆积了约20万件超计划生产的产品部件,因该车间是计件生产,员工只要生产一件产品就有相应的提成,因此员工就专挑易做易赚钱的产品做,如此造成了呆滞物料的增加。
2、采购员多下订单。有些企业物料需求计划及物料采购 由一人担当,物料请购及采购没有审核及确认,采购员为减少工作量及采购频次、满足生产的紧急需求结合最小采购量往往就会多下订单,再加之个人利益原因,使得供应商投机取巧、见缝插针,由此就导致大批量提前于采购日期到料及超出订单需求数量的物料进入企业,如此就带来库存物料的增加,万一客户订单出现变更就会导致呆滞物料的产生。
3、仓库管理混乱,任意收货。按照订单数量收货本是仓库管理运作的基本常识,但有些企业却连这基本的管理动作都做不到,仓管员随意签单收货,供应商送多少就收多少。
笔者曾经辅导过多家企业的管理变革,在调研时发现多起这样的例子,甚至有的仓管员连物料数量都不清点,供应商送货单上写多少就是多少。有些不良供应商发现这些漏洞就会大量的送货,买些饮料或水果与仓管员拉拉关系就能过关,如此累积下来,库存过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4、仓库数据不准。有些企业仓库物料数据不准,物控员每做一次物料需求计划就跑去仓库清点,个别企业仓库物料标识管理混乱,点一次物料要找遍整个仓库,有时还点不清,或者今天此种物料没有,过几天又会无端的冒出来。
5、销售预测失真。销售预测是销售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对库存式生产企业来说就尤为重要,预测信息的准确程度直接决定着库存积压资金的多少,有些企业业务员为满足客户出货需求就加大销售预测数量,生产部门辛辛苦苦做了大量的成品库存到头来却无人问津,而业务员也就听之任之,无人追问还好,老板或主管如果追问就一句客户变更订单应付了事。大量成品库存无法销售,到最后只能打折出售,销售预测无人确认无人把控,源头失去控制必然要付出巨大代价。
6、订单变更处理失控。有些企业业务员坚守“客户就是上帝”这一信念,对客户的不合理要求也像小媳妇一样委曲求全,客户取消订单或更改物料后的损失本应由客户承担,却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嗯,接受客户取消订单或物料变更后造成的成品库存或物料积压,生怕一不小心得罪客户导致客户流失。
由客户自身原因造成的损失而供应商却愿意承担,那客户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如此一来客户倒是留住了,但经营风险也加大了。在外资企业中的客户与供应商如变更订单则由变更方承担变更后的损失这样基本的合作原则,在很多民营企业中运作竟然都如些艰难。不能寻求双方共同利益的合作不会长久。
7、技术变更处理失控。企业内部因产品升级、客户要求、工艺改良、物料更替等原因需要进行相应的技术变更,但变更后造成的仓库物料、成品库存如何消化处理,却是非常重要的管理环节,有些企业会进行一些处理动作,做好善后处理,但还有些企业却并未加以重视,处理一部分就不了了之,甚至在有些企业一些不负责任的部门主管压根儿就不管变更后的处理动作,只顾头不顾尾,时间久了就会造成库存的积压。
综上所述,所有管理动作的失控都只是现象,根本原因是企业没有相应的责任机制及完善的运作体系,出现问题无人承担责任,企业员工自然不会在意因工作失误造成的损失,再加上管理运作不完善而导致的各个管理环节的失控,必然会造成库存的积压。
资深企业管理咨询师孟祥磊认为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库存积压问题就必须完善管理运作体系并建立责任机制,构建有流程、有标准、有数据、有动作、有确认、有检查、有责任、有改善的循环式管理运作体系。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