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大峡谷空中相撞事件原因
2018-10-31 18:38:15 责任编辑:思宁 10人 547人
相信大家都知道。飞机飞行时严格航线规定,这些“隐形的空中走廊”是留出生命安全通道的保障,而很少人知道在1956年大峡谷空中相撞事件之前,航空规则没有那么严格规定的。正是那一次血泪的教训后才逐渐完善起来的。那下面由梦悠情感小编和大家回顾历史教训。
1956年大峡谷空中相撞事件是在美国当地时间1956年6月30日,星期六上午10点30分左右发生的一起空难;两机上包括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在内,合共128人全部罹难。这起空难在当时是史上最严重的商用客机空难。事件促使美国彻底改变原有的飞行规则。坠机的地点被指定为一个国家历史地标
一、1956年大峡谷空中相撞事件原因
当两架飞机逐渐接近大峡谷时,两者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当时美国只有少数机场装有雷达,尽管洛杉矶机场也装有雷达,这两架飞机亦曾经出现在雷达上;但两机已远离雷达的范围,所以航空管制人员并不知道他们即将相撞。
而在当时,航管中心就是一个带有一张摆着地图的桌子的房间,航空管制人员会移动地图上的标志,以标示每一架飞机的位置和之前的所知位置。而飞行员则会用无线电告知他们公司的调度员他们所在的位置。航管人员则利用这份资料大略知道飞机的航线——但事实上航管人员根本不知道飞机的位置,他们只能用估计的方式来写报告。
另外,两机驾驶也习惯于在天气晴朗时介绍大峡谷,他们可以让飞机稍微靠左或右,对乘客介绍大峡谷。结果, 联合航空班机逐渐从右侧靠近环球航空班机,但两机驾驶并不知道他们的飞机即将相撞。
另外,由于大峡谷是美国著名的风景区,飞机驾驶员往往选择最有利于乘客观赏风景的路线飞行。结果,联合航空班机逐渐从右侧靠近环球航空班机,但驾驶员并不知道他们的飞机即将相撞。两名驾驶员当时按照目视飞行规则飞行,这项规则通常叫做“看见与被看见”——我看见你,你看见我,我们之间要保持距离。但事实上,天空很大,飞机的飞行速度很快,一旦你看见另一架飞机,可能已经没有时间躲避了——因为人的视觉只有180度,无法看见以及避开空中所有东西。
为此,全美的机场被立即要求加装雷达,以确保对飞行的全程监控。同时,飞行规定更为严格,从此以后,飞机只能在规定的空中走廊——即航路飞行。
美国现今使用的航空管制系统亦是针对大峡谷空中相撞事件所设计的。这起空难决定了以后飞机的飞行间距,以及雷达碟形天线和航空管制中心该设置在哪里。联邦航空总署(FAA)也是因为这次事件而成立的。
那么,飞行是如何一步步变得如此安全的?说起来,部分要归功于一次次空难发生后带来的改进。今天起,梦悠情感小编为您搜集了对航空安全带来显著改变的10起重大空难,将跟大家一起走进“质量故事”。看看这些空难发生后,航空管理部门及航空制造企业针对每次事故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确保了飞行安全水平的稳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