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以下4点会容易的暴食症
2018-11-09 14:16:09 责任编辑:周树人 10人 725人
现代暴饮暴食症发病的概率越来越高暴饮暴食症是一种饮食行为障碍的疾病。患者极度怕胖,对自我之评价常受身材及体重变化而影响。经常在深夜、独处或无聊、沮丧和愤怒之情境下,顿时引发暴食行为,无法自制地直到腹胀难受,才可罢休,暴食后虽暂时得到满足,但随之而来的罪恶感、自责及失控之焦虑感又促使其利用不当方式(如催吐、滥用泻剂、利尿剂、节食或过度剧烈运动)来清除已吃进之食物。
一、为什么会得暴食症
1、负面情绪的影响
暴食行为通常会和负面情绪挂钩,暴食者常有较高的负面情绪。他们对负面情绪的耐受力较低,当出现压力、伤心、生气、焦虑、孤独和难过等情绪时,他们会不自觉的用吃东西的方式来调节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来自于工作、生活、家庭和社会文化,片面的追求以瘦为美的这种不健康的审美观导致了很多人选择过度节食,而过度节食往往会诱发暴食行为。据研究表明,对自己的身材和外貌越不满意的人越容易出现暴食行为。二不良的人际关系和暴食行为也有着显著关系。
2、人格特质
根据调查表明,暴食症患者具有很多相似的人格特质,包括:行动不计后果,控制能力较差和冲动性特点。有这些特质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有暴食行为。
3、食物成瘾
有研究表明57%的暴食症患者可以被诊断为食物成瘾。目前食物成瘾作为一种精神疾病已经得到了研究成果的证实。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和快餐都是食物成瘾的“导火索”。不过如果需要将“食物成瘾”戒掉,需要1至2年时间,而且复发率达80%,非常的不容易。
4、家庭环境影响
根据研究得知,儿童期被家里工具性喂养的孩子成年后容易有更多的暴食行为。所谓工具性喂养是指,当孩子做某件事做得好时,家长会用食物作为奖励,而当孩子做得不好时,家长会用剥夺食物的方式来以示惩罚。这样做会使得孩子将进食与解决问题联系到一起,长大后会本能的选择用食物来奖励自己。
我们知道暴食症的原因当然要想办法避免。平时要按时吃饭,心情不好不要找食物而是其他方式发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