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这些阅读技巧,看再多书都是白费
2018-11-14 14:47:03 责任编辑:玩世不恭 10人 510人
制定好读书计划,阅读时间每天半小时,二三十页,坚持了半个月终于读完一本书,却发现一看书就困,过了几天,就忘了书里讲了什么;记了厚厚的几本笔记,数千个条目,每次翻开却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不知从何入手用起;和别人聊天时,谈到一个话题,模模糊糊记得啊,这个内容我在书里看过,却完全想不起来是什么了;下面梦悠小编就教大家正确的阅读技巧吧。
一、各式阅读技巧分享
1、信息式阅读法
这类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情况。我们阅读报纸、广告、说明书等属于这种阅读方法。对于大多数这类资料,读者应该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读法,眼睛像电子扫描一样地在文字间快速浏览,及时捕捉自己所需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任何人想及时了解当前形势或者研究某一段历史,速读法是不可少的,然而,是否需要中断、精读或停顿下来稍加思考,视所读的材料而定。
2、文学作品阅读法
文学作品除了内容之外,还有修辞和韵律上的意义。因此阅读时应该非常缓慢,自己能听到其中每一个词的声音,如果嘴唇没动,只是因为偷懒。例如读“压力”这个词时,喉部肌肉应同时运动。阅读诗词更要注意听到声音,即使是一行诗中漏掉了一个音节,照样也能听得出来。阅读散文要注意它的韵律,聆听词句前后的声音,还需要从隐喻或词与词之间的组合中获取自己的感知,得到自己的理解。文学家的作品,唯有充分运用这种接受语言的能力,才能汲取他们的聪明才智、想象能力和写作技巧。这种依赖耳听—一通过眼睛接受文字信号,将它们转译成声音,到达喉咙,然后加以理解的阅读方法,最终同我们的臆想能力相关。
3、经典著作阅读法
这种方法用来阅读哲学、经济、军事和古典著作。阅读这些著作要像读文学作品一样的慢,但读者的眼睛经常离开书本,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细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从而理解其中的深奥的哲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经典著作阅读法阅读文学作品,往往容易忽略文学作品的特色,以使读者自己钻进所谓文学观念史的牛角尖中去。
4、麻醉性的阅读法
这种阅读只是为了消遣。如同服用麻醉品那样使读者忘却了自己的存在,飘飘然于无限的幻想之中。这类读者一般对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不感兴趣,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书本之外。如果使用麻醉性的阅读方法阅读名著,读者只能得到一些已经添加了自己的幻想的肤浅的情节,使不朽的名著下降到鸳鸯蝴蝶派作家的庸俗作品的水平。如果漫不经心地阅读《安娜•卡列尼娜》,犹如读一本拙劣的三角恋爱小说。麻醉性的阅读在将进入成年的时候达到顶峰。年轻人的麻醉阅读是造成大量的文学作品质量低劣的原因。
二、阅读时间分配很重
先很快地看一遍某个章节。找出作者突出强调的部分。如果作者对某一个概念给了许多图解,那它就也是一个重要概念。如果时间紧的话,你可以跳过那些作者着笔不多的部分。
读每个段落的第一句应该比读其余部分更认真些。在阅读某一章节之前,注意标题以及每一段的第一个句子。然後合上书,问你自己,对在看书之前所不知道的这个主题了解了多少。
在读每一个句子时,注意名词和主要的内容。找出名词-动词的搭配,并学习掌握这些搭配。例如,想一想下面这段课文:经典的条件反射是这样一种学习,它发生於当我们把环境中的两种刺激联系起来时,其中一种刺激激发反射性的反应,第二种刺激相对这种反应原本是中性的,但是,在它和第一种刺激结合後,它自己就激发起这种反应。
你不需要读每一个词,你可以用图解的方式来解释这段课文:经典的条件反射=学习=把两种刺激联系起来,第一种刺激激发一种反应,第二种刺激=原本是中性的,但和第一种刺激结合-->激发反应。不必一遍一遍地读课文,你可以这种形式记笔记,这样,你记下了这段课文中的重要内容,一旦你这样记笔记,你就不必担心课文本身。
三、一看书就困?是你技巧没选对
1、阅读时切忌出声.人的发音器官的运动速度比眼睛和大脑的运动速度慢得多,如果读出声就会降低阅读的速度。
2、要学会找`提前量'.`提前量'就是眼睛看书的速度要超过大脑思维的速度.在大脑消化、处理眼睛传来的信息时,眼睛已经在识别新的信息了。
3、要一段一段地看书,不要一字一字地看书.一段一段地看书,使句子变成字,意思比较完整,简化了大脑整理和贮存信息的过程,加快了阅读速度。
4、一目十行.在阅读不大重要或比较熟悉的地方时,不必逐句逐字地读,可以略读,只要知道意思就行了。
5、请教工具书.在精读较为重要的材料时,遇到生僻的字、词、概念、公式等,随手就可以从工具书中查到,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6、先读头尾.在读一般论文时,可先读文章的头尾.弄清文章的结论和主题,使阅读的思路清晰,便于理解文章内容,可提高阅读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