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是什么意思?外向偏好世界中的内向
2022-06-01 17:13:28 责任编辑:PH 10人 720人
内向是什么意思?环顾四周,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文化总是强调甚至提倡表达、沟通和争取。这些话显然被外向的人所接受或习惯。因此,许多内向者的声音很难被听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更容易隐藏自己,无法释放足够的能量。
01为什么世界更外向?
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外向的性格,其实有一个变化的过程。
在《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中,苏珊·凯恩向我们介绍了美国的情况。即使是专注于热情和外在性格的美国,在20世纪之前也更受尊重性格。
在性格至上的文化体系中,理想的自我是严肃的、严格的纪律和高尚的。人们看重的不是你在公共场合给别人留下的深刻印象,而是你是否也能在私下里表现出绅士的礼貌。
但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化率不断提高。1790年,只有3%的美国人居住在城市;到1920年,城市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1/3。
城市生活改变了经济的组织方式,然后改变了社会关系所依赖的基础。美国人逐渐发现,与他们一起工作的不再是熟悉的邻居,匿名的商业和社会关系正在疯狂增长(美国历史学家罗兰·马钱德)。
陌生人之间的交往变得高频而短暂,第一印象的重要性高于个人性格,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判断。
因此,更懂得推销商品、推销自己的人,在新的社会关系中获得了更多的利益,最终占据了话语权。
渐渐地,性格文化变成了个性文化,从而打开了一个我们永远不会回到过去的潘多拉魔盒。
在文化价值体系中,美国人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上。他们开始喜欢那些大胆幽默的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经提出过人格特征理论。作为一个害羞矜持的内向者,他指出:我们现在的文化价值观似乎给了那些性格咄咄逼人的人太多的赞美,那些‘绝望的三郎太’。
尽管中国文化与美国明显不同,但经济发展规律总是相似的。随着城市化率的上升和人口流动的激增,中国古代人类社会也被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所取代。
在人口加速聚集的大城市,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愿意展示自己的人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我们的社会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酒香不怕巷子深到眼球经济和网红效应,内向者似乎逐渐处于劣势。
02内向者面临的挑战。
内向的人不喜欢主动争取机会。外向者活跃,张扬,喜欢谈论自己的成就,不介意成为关注的焦点,所以更容易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性格内向的人更倾向于努力工作,说话前一定要深思熟虑,使他们在讨论中难以占据有利地位。
当出现矛盾和分歧时,内向者也更愿意安定下来,而不是争论到底。似乎很多时候机会总是落在外向的人身上。
内向者的状态很难理解。也许他第一次见到你时对你很友好和热情,但第二次他一点也不感兴趣。这样的表演常常令人困惑。他们什么时候真正是自己?
内向者的能量像潮水一样波动,所以他们的行为没有太多的连续性。有时,他们的电池是满的,然后他们看起来外向和健谈;有时,他们筋疲力尽,费力地拖着四轮车厢。这时,他们甚至懒得说一个字。
这种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大大增加了别人理解他们的难度,也许他们自己理解自己有困难。
内向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与普通人不同。外向的人同时思考和说话。他们更喜欢在大声说话时整理自己的想法。
内向的人需要时间去思考,不能即兴发言,除非他们谈论自己非常熟悉的话题。
在外向者眼里,内向者可能过于谨慎或被动,你在想什么?说出你的想法!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内向者的表现让他们很困惑。
但事实上,如果内向的人想清楚或者有充分的把握,内向是什么意思?他们也会如数家宝,滔滔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