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症状 > 分裂症 > 精神疾病患者不宜长期休养

精神疾病患者不宜长期休养

2022-08-11 17:27:55 责任编辑:PH 10 229

在临床工作中,我经常听到许多家庭成员说,病人回家后几乎不愿意做任何事情,精神病一直在家休息;许多家庭成员认为精神疾病患者需要长期休息。只有好好休息,他们才能很快康复……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不利于患者康复。

精神疾病表现为思维、情绪和行为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家庭生活,甚至亲友的工作和生活,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能力和工作能力。精神疾病是一种残疾率很高的疾病群体。目前,中国已将精神残疾和精神康复纳入残疾管理范围。

精神疾病患者不宜长期休养 精神疾病患者是职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一旦一个人患有精神疾病,他通常不得不承担歧视的心理负担,该单位经常让这样的员工“休”事,甚至长“休”不仅如此,患者往往会陷入这样的困境:患有精神疾病→住院→病休→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社交能力受损→脱离社会→环境适应障碍→不良的社会支持→遭受负面生活事件→反复发作的精神疾病。这会导致病人进入恶性循环,反复发作,反复住院,无法恢复正常生活。

对于身体疾病,完全有必要适当休息,补充营养,恢复能量和体力,但大多数精神疾病没有身体器质性损害,主要是精神活动异常和社会功能损害,特别是慢性患者,后期恢复患者多表现为社会功能下降。长期住院和长期在家休息对患者有害,主要有以下影响——

失去接触社会现状的机会,使患者的劳动技能和工作能力逐渐丧失;

不能从社会现状中接收新信息,脱离社会;

无所事事,病人觉得生活中没有寄予和希望,沉迷于病态的经历;

患者及家庭经济收入下降,日益贫困;

与朋友、同事、亲朋好友的情感联系,增加了社会和家庭支持的作用;

加重病人的精神负担,使他们感到自己是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感到自卑、自责,许多病人因此放弃自己,甚至自杀;

失去家庭和社会最起码的尊重,影响婚姻和家庭的责任;

不利于患者精神和社会功能康复;

导致疾病复发率较高;

增加患者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率。

当然,精神疾病患者在发病期间不应坚持工作,也不能像往常一样工作。症状控制后需要短期休息,但不建议长期休息。工作和学习是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治疗的一种方法和方法。坚持工作和学习的意义远远超过工作和学习本身。

近年来,新的抗精神病药物层出不穷。在医生的指导和家庭的照顾下,许多患者完全能够胜任简单的工作,有些患者甚至能够基本上正常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会员福利
加微信
约咨询 听好课 找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