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无法共情,什么是精神病
2022-08-12 14:45:39 责任编辑:PH 10人 292人
我们无法想象,因为这是的盲点,什么是精神病?我们无法想象。小编看过一部2020年的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
男主是精神医院的护士,父母早逝,独自肩负着照顾自闭症兄弟的重任,过着艰苦而麻木的生活。
当然,我们今天关注的不是男人,而是他的兄弟,患有自闭症的人“大男孩”。
在看剧的过程中,小编看到了对哥哥的侮辱:
“这个哥哥太自私了,总是束缚着男人的生活”
“他为什么不死?”
等等不忍直视的话。
但是自闭症会被骂吗?
2019年,一部豆瓣高分剧《我们与邪恶的距离》在台湾上映。故事围绕李晓明展开,李晓明患有精神分裂症,在电影院枪杀了9名观众,造成21人受伤,导致犯罪者家属、受害者家属和社会矛盾。
精神病患者可以获得法律豁免吗?犯罪者的家庭会受到大家的鄙视吗?公众是否需要对他们的坏话负责?媒体报道是否实现了积极的舆论引导?
这出戏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屏幕前为任何一方辩护,但不能感同身受。
这些都是关于电视剧的情节,那么现实生活中的情节呢?
通过观察,普通人对精神病人的态度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歧视和远离
他们对精神疾病患者有严重的偏见,担心患者会做出极端的行为来伤害自己;或者觉得社会上的病人属于弱势群体,与他们纠缠太多只会对自己不利。
2.冷漠与忽视
“精神病?别理他,以后离这种人远一点,对大家都好。”
3.无知但怜悯
“他们好可怜啊!”虽然不懂,甚至不懂,但因为同理心很强,所以怜悯。
4.陪伴和关注
这些人大多是患者的亲属或朋友,他们一直在理解和关心精神病患者。
究竟我们到底在歧视什么?
人们歧视精神疾病患者的原因只有两个:和智商歧视行为歧视。
现代神经科学已经证实,所有所有的精神活动都是由大脑调节的,我们的喜怒哀乐是大脑神经的体现。当我们提出一个人的精神与大脑有关时“脑功能障碍”有时,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智力低下、理解无能、痴呆、愚蠢等意义明显的词语。
行为歧视主要针对格障碍、躁狂发作等方面,行为歧视主要是针对精神于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躁狂发作等。
许多人认为,精神疾病患者不仅有奇怪的想法和奇怪的行为,什么是精神病?而且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嘶哑、心理异常和邪恶的刻板印象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