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是精神病吗 人格障碍比重性精神病伤害更大
2022-08-12 14:48:04 责任编辑:PH 10人 280人
奇怪的反社会人格概念“人格障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格障碍是精神病吗?其实并不陌生。根据何日辉的说法,这种疾病并不罕见,有数据显示,国内发病率高达5%-10%。
发达国家也是如此。据《临床精神病学杂志》报道,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001年至2002年在美国进行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DSM-IV),美国成年人约3080万(占总人口的140万).8%)至少有一种人格障碍,其中约有760万人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其中,男性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著名的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美金说,反社会人格障碍从小就有各种明显的不良表现,如逃学、打架、偷窃、逃跑等。青春期开始出现性障碍,各种违法行为。他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偷他们的同伙,甚至伤害他们的同伴。
“他们可能会玩弄一个又一个女人,生很多孩子却没有一个;他们不把自己的犯罪行为当回事,大多只是重复同样的伤害行为;他们只有最肤浅的感情,不太关心配偶、家庭或孩子。对他们来说,自我是最重要的。”李玫瑾说,这种人格障碍也叫“道德白痴”。著名临床精神病学专家,哈佛大学医学院玛莎·斯托特博士谴责这样的人“没有良心”。玛莎在《小心,无良是一种疾病》中,·斯托特直言,“你没有良心,一点也没有。无论你做什么,你都没有内疚感,也没有良心的谴责,对陌生人、朋友甚至家人的福祉漠不关心。”
近年来,中国的一些暴力案件中有许多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案例。例如,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强盗的张军,以及在福建南平小学制造血案的郑民生。
“反社会人格是个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李玫瑾的分析,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和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之间的区别在于,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表现出持久的障碍,而罪犯有明显的犯罪原因,他们的犯罪行为已经发生、发展和转变。
反社会人格患者很难识别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也无法区分我们周围的非暴力和反社会人格。有更多这样的人,但他们通常不会公开违反法律,因此法律无法接受这些人。
如同玛莎·斯托特提示:“这些人不仅非常危险,而且很难识别。即使他们不使用身体暴力——特别是当他们非常熟悉或接近我们——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摧毁一个人的生活,甚至有能力使整个人类社会处于危险之中。”
李玫瑾也强调,“这种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无论出现在哪里,都会给周围地区带来破坏、暴力和恐怖的阴影。”
《财经》杂志副主编李其谚很少透露,他曾帮助朋友处理过类似陈水总的反社会人格案例。“我们曾经报警,但是警察说管不了,只能批评教育。”
何日辉对此表示担忧,疑犯陈水总所暴露出的无视心理健康、缺乏优质家庭教育等问题,不容忽视。
“在类似的极端重大刑事案件中,各行各业的人通常怀疑犯罪嫌疑人是否是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病患者,而忽视了他们成为人格障碍患者的可能性。与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疾病相比,人格障碍患者具有自知之明,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前往往会进行规划,因此对社会的危害更大。”何日辉说。
当然,因为他们有认知能力,他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需要注意的是,普及相关常识,早发现早干预尤为重要。
媒体评论员彭晓云发现,国内民众对反社会人格和心理问题的认识相对缓慢。正如李美金所指出的,目前,中国更注重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犯罪心理,而从生理学的角度研究很少。
“早发现、早干预,虽然不能完全避免悲剧,人格障碍是精神病吗?但总比泛泛归责制有效。”彭晓云说“反社会人格”成长的历史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