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舌尖上的中国
2018-09-28 23:25:30 责任编辑:蔡鑫悦 10人 469人
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是由陈晓卿执导,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以美食为主的纪录片。主题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然后用具体人物故事进行串联起来讲述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
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创作背景
陈晓卿向台里申请选题的时候,临时选了个名字叫做"柴米油盐酱醋茶",后来舌尖上的中国一度叫过"舌尖上的旅行",最后剧组讨论才定下了这个名字。
任长箴受《慢食运动》中对美食学以及领域分类的启发来划分了《舌尖上的中国》每一个分集。而其中最重要的理念后来在《舌尖上的中国》里以"记忆中的味道"特别展示给观众,以一种比较慢的节奏去吃东西、去生活,食物都是最本初的那种食物就是最干净、最朴素、最具有自然韵味的。
大框架确定之后,剧组在与中国烹饪协会的座谈中得到了一本《中国烹饪大全》,里边罗列了和烹饪有关的所有素材,任长箴复印了书中很多关于"酱板鸭""调味料""湘西腊肉"具体的材料还有其他的一些内容,后来还让三、四集的两位导演在网上各自买了一本,专门研究里面的"转化的灵感"和"时间的味道"。
二、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拍摄过程
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是中国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定位于"高端美食类纪录片",第一季只有7集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历时13个月拍摄完成,镜头由中国70个不同地方采集而来。摄制组行走了全国70个拍摄地点并动用前期调研员3人,导演8人及15位摄影师拍摄,并由3位剪辑师剪辑完成。
《舌尖上的中国》中每一集都是由分集导演根据确立了的分集主题再去找出符合主题的人物故事来进行拍摄的。当每个分集主题确立后,分集导演都需要经过3个阶段才会进行拍摄:第一个阶段是"文案写作"阶段,即分集导演看大量有关该主题的书、调查、并写文案;第二个阶段是"调研"阶段确定分集要有什么的美食需要拍摄;最后是根据单个美食去各个地方进行拍摄并在拍摄地区寻找适合的人物以表达该种食物,承载这个地区的美食的人物故事来进行拍摄。
第一集是七集纪录片的重中之重因而这一集安排了任长箴和程工二人共同担当编导。
在卓玛采松茸那段录制中,卓玛一个小时只能采集一颗松茸或是更少,按照这个速度完成拍摄可能需要任长箴和她的队友半个月的时间。因为松茸稀少所以不得不摆拍,剧组就把挖好的松茸掩埋在土里,进行"摆拍"。如果是真挖出来的松茸,而镜头对焦没对好,"就把松茸埋回去再拍一遍"。
而至于片中"湖泊的馈赠"里出现的在湖北嘉鱼的职业挖藕人,事先湖北咸宁电视台的编导陈玲已经帮剧组摸好了情况,但10月份剧组到了现场才发现,这"两个湖又小又不漂亮",于是剧组打听了一个私人的湖,而且"第二天有三百人一起下湖挖藕",便临时换了拍摄地点。光三百人一起下湖的镜头,摄影师就拍了三天。因为在野外光照太强,拍摄的时间只能集中在上午九点之前和下午四点半之后。对于手里拿着摄像机的摄像师来说,在淤泥下拍摄完成工人挖藕的整个过程中先要把摄像机递给摄影助理,然后两个挖藕人把摄影师腿边的烂泥弄掉最后两个人再合力把摄影师拉出来,一个上午最多能拍三五个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