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适区,就是这么简单
2022-04-11 10:15:16 责任编辑:PH 10人 178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在那里我们放松,舒适,没有压力。然而,当我们想成长和变得更好时,我们会发现我们必须脱离舒适区,走出舒适区,因为目标总是在舒适区之外。
说起舒适区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著名的温水煮青蛙实验。
科学家们把一只青蛙放够热的水中,突然的高温刺激使青蛙迅速从水中跳出来逃跑。
第二次,科学家们把同一只青蛙放进装有冷水的容器里。青蛙感觉很舒服,游来游去。这时,科学家们开始以极低的速度慢慢地加热容器。
水温逐渐升高,但青蛙因反射应激性降低而无法察觉。当它发现情况不好,想逃跑时,已经太晚了。
你还记得2018年初唐山收费站事件吗?政府撤销收费站最初是一件造福人民的好事,但遭到了收费站工作人员的强烈反对。他们说:我们的青春在这里消耗,除了收费,收费站不见了,我们该怎么办?
收费站的工作是他们的舒适区。
他们日复一日地呆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满足于现状。一旦被迫离开,面对社会的重新选择,他们只能茫然无所适从。
这两件事都告诉我们同样的事实:盲目地沉迷于舒适区,无法察觉潜在的危机,这可能会使我们陷入困境。
世界变化太快,如果我们不懂得居安思危,与时俱进,很容易成为时代的弃儿。
程序员小林是个斜杠青年。除了自己的工作,他周末还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兼职,有程序员和英语老师的双重身份。
小林在大学里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英语是他的爱好。通过长期的不懈学习和努力,他一手抓专业,一手抓兴趣。现在,这两者都成了他的技能。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职业模式和生活方式。我们越来越关注个人成长,我们的职业和生活逐渐多样化。
一旦我们开始关注自我成长,如何突破舒适区就成了我们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
舒适区是一个边界。走出舒适区,圈子是稳定的,舒适的,舒适的,我们用习惯的方式做习惯的事情,没有压力和危机感。圈子外面,是我们不熟悉的地方,可能有恐惧、不适、困难、担忧和其他不可预测的情况。
然而,我们想要的更大的目标,更耀眼的自己,只是远离舒适区。
当我们做好计划,用动力和意志力冲刺到舒适区外的目标时,剧烈的变化会让我们感到强烈的不适。
我们不是机器,不能保证动力和意志力总是充满血液,一旦它们消退,我们就会被迫回到舒适区。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制定了一个又一个的增长计划,但往往无法实现。
大脑是舒适区的守护神,天生就对剧烈变化有抵触情绪。当剧烈变化与惯性行为发生冲突时,会自动自发地给我们制造阻力。
你看,当我们想要改变的时候,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的大脑。
幸运的是,这是一个更容易被愚弄的人,只对剧烈的动作有强烈的反应。如果我们的动作更小、更轻、更慢,它就会开始傲慢的程序,鄙视我们。
这种小、轻、慢的动作是我们微习惯策略中的微步骤。
以跑步为例。
当我们决定跑3公里时,大脑会跳出来说:不,不,不,太难了,你最好吃冰淇淋,或者躺在沙发上看电视。
如果我们决定只跑100米怎么办?大脑会放松下来,不再忽视我们小到不起眼的想法。
跑完100米后,我们决定再跑100米,这个目标同样渺小,大脑也不理会。
也就是说,当我们设定一个困难的宏伟目标时,大脑就会出来制造麻烦,并给我们设置许多阻力。如果我们把目标分解成微目标,那么它就不会再关注它了。
看,这是我们的大脑,敏感又笨,爱管闲事,还容易上当受骗。
微习惯策略帮助我们隐瞒大脑,站在舒适区的边缘,向圈外迈出一小步。
这一小步是一个微目标。它简单到爆炸,不会让我们觉得遥不可及,也不会让我们无法适应。
当微目标顺利实现时,微习惯就会逐渐形成。
习惯的形成意味着我们的舒适区已经悄然扩大。当舒适区越来越大时,我们的生活就会改变。
如果我们只想在舒适区享受舒适,不想迈出那一步,那么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能有多优秀。
走出舒适区需要勇气,事半功倍。
在明天的阅读时间里,我们将学习微习惯策略的具体实施步骤,希望这种好方法能帮助我们一步一步地走出舒适区,走向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