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学上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2022-04-13 10:06:41 责任编辑:PH 10人 247人
自我实现的预言,我觉得世界上有这么奇怪的理论很有趣,但仔细想想,我觉得很可怕。如果预言是积极的,但预言是消极的,那么我们不是自己创造了自己的恶魔吗?如果每个人都无意中创造了自我实现的预测,那么人们之间会有多少误解呢?为了减少这一理论的负面影响,将其从负面引导到积极,让我们深入挖掘这一理论。
1.人们如何影响环境?
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人的行为。
1.1唤起:你的存在本身就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唤起他人在环境中的反应,从而改变环境。
1.2选择:把自己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而不是其他环境来影响环境。选择自己的环境。
1.3行为操纵:比如那些试图激活气氛的人,煽动人们情绪的人。
1.4内隐行为:从思维上把环境的含义从一个变成另一个,从而实现认知的转变。从认知上改变环境。
1.5托马斯公理:在任何特定行为发生之前,总有一个检查和思考的阶段,称为场景定义。如果人们把场景定义为真实的,那么它们在结果上也是真实的。我们自己的定义决定了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行动——错误的场景定义唤起一种行为,使最初错误的场景定义成为现实。这个错误的定义根植于行为人本身的认知,使行为人以特定的方式行事,无论是对是错。事实上,行为人的行为将客观场景与主观场景相协调,成为自我实现的预测。
2.三种确定效果的方法
2.1行为确定效果(客观现实)
一个人有一个信念或期望,这会导致另一个人的行为,这将决定第一个人的信念或期望,如皮格马利翁效应。
2.2感知确定效果(信念的主观现实,先入为主)
大多数行为的真正意义很少被感知到,我们总是根据自己的信念来解释一个模糊的行为。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将根据他们自己的期望来形成。我们将行为对象的行为解释为与我们的信仰和期望一致。
2.3自我确认。
行为对象知道发生了什么,或者有一种特定的式表达自己,可以考虑行为方的行为,改变行为方的信念期望和感受。
(验证实验:声波武器、同态复仇、交叉升级)
3.社会现实结构
社会心理学往往不同于自然科学。自我实现的预言,在自然科学中,你有证据证明这种物质存在,这种物质就会存在——牛顿三定律在宏观上适用于所有人,没有人能违反自然法则。在社会认知科学中,当有人加入这个因素时,很多事情就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测。在社会现实中,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创造了我们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