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分析报告
2022-04-13 10:28:28 责任编辑:PH 10人 756人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人类是一个可以理性地回答理性问题的存在。自我认知我们就像出生在思考整个世界,艺术家思考艺术的生活,哲学家思考整个人类最高领域的一切,领导者思考名人或人类的未来,农民思考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现在我们很少理性地看待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培养理性人才的大学里,年轻的大学生逐渐迷失在理性的世界里。
1.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现状
大多数人很少独立思考。在大多数意见中,他们接受的是现成的意见。他们生来就对接受这一套或那一套信仰感到满意,这些信仰可能是真实的。哈耶克在《通往奴隶欲望的道路》中如此焦虑的描述者也是对当代大学生最简洁、最真实的描述。大学生被称为朝阳一代,充满理想、激情、聪明、思维敏锐。我们似乎可以用所有最美丽、最值得称赞的词语来形容我们年轻人,但背后是无数大学生的困惑、无助和孤独。
今天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就像流浪的孩子,无助,流浪,对外界的冲突和渴望。我们希望正确地了解社会,但缺乏辩证思维的能力,或者我们无法达到辩证思维的境界。我们追求理想,但动机是功利主义的。我们中的一些人的理想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注重负担得起的常见,但这也是这个社会的社会化标志。我们的智力发展达到了顶峰,思维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顽强的探索精神。但毕竟,我们缺乏社会实践,思想容易脱离现实,有时容易走极端,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表面性和盲目性。我们有强烈的自我设计愿望,但自我评价是片面的。我们经常担心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都是因为我们往往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过高或过低地估自己,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距离更大,从而影响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我的理想伴随着我。
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往往在需要的满足和价值判断中摇摆不定。与年轻人的心理矛盾使我们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速而强烈。我们经常因为一件小事而兴奋、骄傲,或抑郁、悲观和沮丧。我们需要独立,需要独立,但有依赖的心理。在摆脱父母的控制和高考的压力下,我们增强了自我意识。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导向的弊端,我们普遍缺乏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学心理障碍严重、导致心理疾病的学生占总数的0.8%-2%,约25%-30%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惑或轻度心理障碍。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和严重。造成这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对自我认识的错位和精神化。
2、自我认识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系
简单地说,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没有客观的。公平地看待自己,实现客观的自我理解。《马克思恩格思全集》讨论:自由的前提是自我理解。我们似乎在得到正确的自我理解之前就有了相对的自由。所以我们在一个广阔的空间里幻想自己,总是喜欢把现实中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强加给自己,或者把它作为理想。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阅读时有强烈的偏好,要么倾向于阅读名人或成功人士的传记、财富史,要么是青年浪漫作品。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这里寻找自我归属和自我理解,但不恰当的方式给了错位的自我理解,并带来了错位的自我体验。
现在我们需要认清自己,认清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1.社会自我认识不当带来扭曲的压力。
社会自我意识是以客观的社会标准。别人标准规范自己,对待自己。社会是客观的,但它同时向我们展示了一切。美丑交织,繁荣与贫困共存。这种社会比较有两种不同的效果:同化比较和比较。比较中,比较中,比如与他人的成功相比,是挫折和嫉妒的源泉。比较中,别人的成功会激励我们,失败会让我们感到沮丧或危险。
在对自我社会的理解中,大学生不能充分把握同化的比较和比较,也不能把握自己的衡量。我们可能会过度扩大同化的衡量,给自己带来崇高理想的压力,或者只看到这个社会的经历,沉迷于同情和消极。当然,在比较中也有可能扭曲自己的理解,极度失败或盲目傲慢。
因此,我认为在社会自我认识中,要找准自己的社会标准,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同化比较与比较相结合,适度量化。同时,我们无法把握适度
然后将目标细分为多个阶段。也许在实现了几个阶段性目标之后,我们会发现我们最初确定的理想是崇高的还是真实的。
这就是大学迷茫泛滥的大部分原因。扭曲的社会体验给我们一种幻觉,让我们生活在幻想中。就像呆在镜子里的房间里,四面反射着同样疯狂空虚的人,而自己的生活,理想就像镶嵌在镜子里的图案,看得清楚,却摸不到。有时候就像站在环形路口,周围都是可以走的路,但是不能下脚。我们太在意社会的眼光,所以我们站在这样的路上,我们真正应该走的只有一个方向。在适度的社会意识中,我们站在前面和后面的路上。你知道怎么走,可能会迷茫,但你知道,只要我们沿着路走,就会有另一边。
2.正确的时间比较可以给我们带来积极适度的心理体验。
时间比较是比较一个人在两个不同时期的自我品质。当人们在时间序列中进行自我比较时,很容易从两种方式实现自我提升的目的:贬低过去的自我或高估现在的自我。在实验中,年轻人报告了更多的自我进步,而老年人在不同的个性质量纬度上回答了进步、下降和稳定。这可能表明年轻人更容易夸大自我评价。贬低过去,提高现在的自我,可能会使自己盲目,满足现状,满足当前的收入。现在一些大学生处于这种状态,他们对未来的定义只要比过去好,效果已经达到,所以大学不努力工作,整天无所事事。
因此,我们需要在适当的时间比较自己,看到进步,但不要夸大。用适度的进步给自己信心和力量。人生不是一部2小时的电影。你不能在短短2小时内完成你的出生和死亡,你不能选择看哪一段而不是哪一段,你不能选择剪哪一段,而是呈现给观众你想给的。在不知道结局的生活中,我们需要接受自己,认清自己。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会站在这样一个身无分文的地步,空虚的理想,或者不在人海中闪耀,或者过着比别人更不划算的生活,但你是要活下去,因为真实的自己会告诉我们:生活是对的。
无论我们在哪里,无论我们是谁,总有一件事对我们来说是一样的:我们没有停留,我们在旅途中。与昨天相比,今天我们离港口更近了。只要你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即使你失败了,这本身也是一种行动,总有一天你会到达港口。
倾听最真实的声音,来自我们的青春,告诉最真实的自己。自我认知并不容易,但我们仍然必须坚持最真实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