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我觉察 > 情绪调节 > 孩子总有“畏难情绪”,家长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孩子总有“畏难情绪”,家长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2022-06-17 11:58:22 责任编辑:PH 10 135

每个人从出生起就会面临很多挫折:饥饿、困倦、被拒绝、畏难情绪,成绩不好、跑得不如别人快、长得不如别人高。学生比自己漂亮。当他们做作业慢的时候,他们会吵架。当他们玩的时候,他们会被骂...

可以说,孩子们从不缺少挫折,而是缺乏处理挫折的方法。生活是由大大小小的挫折堆积而成的。挫折可以成为儿童的绊脚石。从那时起,它们可以成为垫脚石,踩在脚上,提高身高。

孩子总有“畏难情绪”,家长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孩子们在与父母的互动中长大,学会了与外界相处的方式。如果父母能正确处理孩子的挫折,孩子的逆境商就会得到改善(逆境商是指一个人面对困难时的容忍度)

在了解如何正确处理孩子遇到的挫折之前,先来看看父母常见的错误应对方式:

1.否定。比较:爸爸/妈妈小时候...将自己或他人的经历与孩子进行比较。潜台词是你面临的这些困难不叫事,也是对孩子你不应该这样的否定。

2.陈述事实,讲道理:用理性的思维分析孩子面临的困境,并对孩子进行推理,向孩子解释你现在没有用。

总之,无论哪种方式都忽略了孩子遭遇挫折后的消极情绪。当孩子感到沮丧时,他们会被自责、自卑、无力和无助的感觉所攻击。这时,孩子情绪低落,感知能力下降,暂时失去逻辑思维能力。他需要的是接受和理解,而不是被说教和否定。接受是正确处理孩子挫折的第一步。

接受是接受孩子遇到挫折后产生的各种负面情绪,也是允许孩子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负面情绪。接受意味着看到,荣格说:看到就是治愈就是这个意思。

你可以这样说:因为xxxx,你感到沮丧/无力/无助/沮丧/自责/内疚,对吗?当父母用情感词来表示孩子的感受时,意味着孩子的情绪状态被看到,孩子的情绪被允许和理解。

当孩子的情绪被看到,有了发泄的渠道,他们就会逐渐回归理性。这时,孩子需要父母和他一起面对困难,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当孩子成功地解决了他们的痛苦时,父母应该及时恢复,并问孩子:你是怎么做到的??这个问题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孩子回忆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是让孩子在回忆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积累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要人为地为你的孩子设置障碍。挫折。一些家长认为,通过挫折训练可以提高孩子对挫折的抵抗力。事实上,孩子们并不缺乏挫折,他们从出生起就开始被比较,面临着很多挫折。畏难情绪,人为地设置障碍。挫折,不一定会让孩子更沮丧,更勇敢,更有可能消耗孩子的信心。

会员福利
加微信
约咨询 听好课 找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