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简化太极拳作用
2018-10-31 15:29:43 责任编辑:戏言 10人 1351人
太极拳是一种历史十分悠久的拳法,而今这种拳术更多的被人们用以养生保健,多练太极拳,免得病来缠。 莫笑太极象摸鱼,松静深柔把病祛。太极拳不要快,呼吸匀长除病害。内外兼修练太极,动静结合多受益。下面梦悠小编就来说说24式简化太极拳教学。
一、24式简化太极拳作用
1、健肠胃。
太极拳迈步如猫行,动作如抽丝。不用拙力而轻柔缓慢,不会肌肉酸痛、大汗淋漓、口渴难熬。而且长期有节律的腹式呼吸使横膈肌活动扩大,肠胃器官蠕动加快,促使食欲增进、消化机能加强。对便秘、痔疮等疾病也有疗效。
2、宣肺。
太极拳要求动作与呼吸配合。久而久之,肺组织得以锻炼而肺活量增加,免疫力改善,也就少患呼吸道疾病。
3、促循环。
由于太极拳重视呼吸配合,在吐故纳新加强气体交换的肺部活动的同时,必然会促进血液循环。再加上饮食合理,少食盐,减少精神压力,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循环系统疾病就会少患及改善。据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的调查,常打太极拳者平均血压134.1/80.5毫米汞柱,对照组老人154.5/82.7毫米汞柱。动脉硬化指标太极拳组为39.5%,一般老人为46.4%。
4、利脑养性。
以目前流行的八十八式杨式太极拳为例,锻炼者完成88个动作的过程,就是大脑记忆锻炼动作的过程。且练拳者全神贯注、从容不迫、以柔克刚,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验。太极拳锻炼对失眠、忧郁、烦躁等也有一定疗效。
但太极拳不能代替正规医疗。练拳者也要量力而行:日练三套是对健者而言,中老年体弱者每天认真而心无旁骛地打好一套太极拳已足够。重要的是贵在坚持。
5、提高呼吸系统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能够让肺活量得到全面的增加,对于呼吸系统的疾病也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在我们锻炼太极拳的时候,呼吸的方法是严格按照人体生理特征的,有意识的将呼吸节奏自动的调整,这对于我们的养生来说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演练太极拳时的注意事项
1、心静体松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2、圆活连贯"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在以肘带手。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3、虚实分明 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4、呼吸自然 太极拳练习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初学者采用自然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