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谷雨寒露养生
2018-09-25 14:33:31 责任编辑:戏言 10人 713人
季节性养生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一个人,有的人从小保养自己,就算年龄大了,皱纹也不是很多,有的人不爱护自己,年级轻轻就活的像老人。所以,今天就来重点讲讲谷雨养生和寒露养生。
一、谷雨养生:认准四个字就够了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是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人体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因此这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养生谷雨是谷雨时节的重要话题。
养生谷雨前后是神经痛、花粉过敏、风湿病等疾病的高发期,这个时节的养生应遵遁自然节气的变化,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饮食上仍需注重养脾,宜少食酸味食物、多食清淡甘味食物。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饮食要“清”,起居宜“闲”,运动适“缓”,心态从“净”。
1、饮食要“清”
在饮食上要管住嘴,以清淡为主,在食物的烹饪上要突出“三少”,即少油、少盐、少糖,如果非要加调料,尽量以少为佳。味道上要突出淡淡地感觉。同时在食量上也要进行控制,以“少”为好,不要吃得太多、太饱,尤其要控制晚饭的量。在饮食的品种上要“素”“鲜”,以各类时令蔬菜为主,不要过多的吃大鱼大肉和动物内脏等 “发物”,以免引起肠胃疾病。
2、起居宜“闲”
在生活方式上要讲究“悠闲”。“春眠不觉晓”,谷雨前后,人容易发困,尤其对小孩子来说,早起上学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这时,就要学会自我调节,把生活的节奏适当慢下来。但“闲”并不是叫人偷懒、坐着不动,而是倡导起居要“有节”,要走出去散步、郊游、放风筝,使身心处在平和的状态之下,使身心与节令同步同频,起到养生的效果。
3、运动适“缓”
不论从事哪项运动都不要太用力,以“舒缓”为宜,不急也不滞。《黄帝内经》里就有“广步于庭,被发缓形”的阐述,意思就是让人们在这个季节散开束发,宽松衣带,不让身体受到束缚,到宽广的庭院中散步,不让行动受到束缚。用今天的时髦话说,大概就是“有氧运动”吧。
4、心态宜“净”
谷雨前后万物生发,人的内心也处于勃发时期,若果控制不好,就容易发怒、上火。所以,在这个时节,就要放下内心没必要的“欲望”和“杂念”,对内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打扫,使心态处在“干净”的状态之下。同时,还要保持平和的精神状态,保持心态的“平静”,以友善、宽容之心,保持对万事万物的敬畏,形成一种深沉的生命意识,加深对家庭的感情,增进对健康的珍视。
二、寒露养生,你需要知道的事
国庆一收假就收到一份大礼——寒露。那寒露时节我们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0月8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是寒露。“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寒露节令到来,说明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阳气退而阴气生,天寒了,人体需要适应自然变化,以顺应阴阳平衡而不生病或少生病。
精神调养
寒露节令养生要注重精神调养。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心中难免凄凉感,情绪不易稳定,易伤感和忧郁。一定要保持良好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起居要作相应调整,气候变冷时患脑血栓等类疾病者会增加,疾病发生与天气变冷、人们睡眠时间增多有关。睡眠时,血流速度减慢,易于形成血栓。应早睡以顺应阴精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舒达。起居应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预防疾病
时当深秋,早晚温差明显,今年滇中雨水充沛,大气中水分偏重,雾露、寒冷重于往年,此时,保暖防寒显得尤为重要。寒露节令后,气候寒冷日重,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类风湿、肌肉劳损等疾病患者易因气候变化而症状突出,需要密切留意天气变化,随身增减衣物以保暖,并适当注意药物和食疗的应用,从生活起居细节入手,做好防病治病工作。
此外还应警惕心脑血管病,中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肺炎等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合理地安排日常起居生活。夜凉勿憋尿,尿液中含有许多需要排除的废弃物,长时间储存体内,易诱发膀胱炎之类的疾病。高血压患者憋尿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易引起脑出血或心肌梗死,严重的还会导致猝死。寒露养生,适时用热水泡脚,促使血液循环末端的脚乃至相应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使人精力充沛。
饮食调养
寒露养生,饮食适宜多吃山药、萝卜等“根”菜。山药既是中药,也是美食,是大家熟悉的滋补品,易得而味美,多食有益,补肝肾而能治足跟痛等。莲藕有独特清香,含鞣质,有健脾止泻、开胃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要注意保养体内阳气,寒露当令,气候变冷时,肺胃易于受损。肺之损,多为秋燥所致,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秋燥之状易见,当以润肺生津之法调适,多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为妥,适当食以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物增强体质为佳,但也当注意合理膳食,切忌嗜食膏粱厚味而变生他疾。过食辛辣则易伤阴精,辣椒、姜葱蒜类辛辣物当少食之。
膳食推荐
红萝卜无花果生鱼汤
红萝卜600克、无花果5个、生鱼1条、猪瘦肉200克、芫荽20克、生姜3片。红萝卜、无花果切片,与慢火煎黄的鱼,猪瘦肉,生姜片,置煲锅内,加清水煲制而成。
功效:有润燥健胃、益阴养肺之功,能健胃助消化、清热润肠、润肤生肌,适合居家日常烹制食用。
白菜蜜枣羊肺汤
白菜300克,蜜枣5个,川贝5克,羊肺200克,猪瘦肉50克,生姜3片,白菜、蜜枣、川贝洗净浸泡片刻,与反复洗净的羊肺、猪瘦肉一起,加生姜片,置煲锅内,加清水煲制而成。
功效:有滋肺养心、除烦顺气功用,是秋季居家老少皆宜的调养之食,若年老体虚、小儿易外感,微有咳嗽者食之更佳。
升麻芝麻茴香煲猪大肠
升麻10克,黑芝麻60克,小茴香10克,猪大肠150克,把猪大肠洗净,将升麻、黑芝麻、小茴香入猪大肠内,两头扎紧,加清水适量煮熟,去小茴香、升麻及芝麻,调味后饮汤吃猪大肠。
功效:以润肠通便、补虚行滞,适于便秘者,或气虚血滞者。
羊骨粥
粳米200克,新鲜羊骨1000克,盐、生姜、葱等调味品适量,先以羊骨煮汤,加粳米煮粥。
功效:补肾补血而为虚劳赢瘦、年老骨质疏松者食。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治未病,中医养生也不外辨证施养、防重于治,主张应该针对养生者的体质阴阳盛衰,适当调适以养之。主张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或养生保健师,通过辨识体质偏颇,根据不同体质类型和寒露节令的不同年份地域气候特点,饮食习俗和养生习惯,辨证配制药膳、药茶、食疗方和膏方,选择针灸、推拿和按摩之法保健防病,作精神调摄养生指导,开具健康指导处方,以保养身体、养肺气,减少秋燥之害,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