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选择恐惧症
2018-10-25 14:31:47 责任编辑:年纪 10人 701人
逼出你有选择恐惧症的原因是什么?有选择恐惧症是因为穷吗,还是自卑?选择的艺术体现在哪里?选择大于努力吗?梦悠小编今天来讲讲选择的艺术。
一、为什么会有选择恐惧症
选择的艺术是什么?为什么生活中我们有选择?你觉得有选择好,还是没选择好?没选择会说被人控制了人生,强制着往前走,但有了选择,为什么又会有选择恐惧症呢?
贯穿整个决策流程,选择恐惧症的产生有4种可能性。
1、是决策意愿不足,也就是“懒得想”。
比如每天中午面临要吃什么东西时,很多人都不是很在乎,为了加快决策流程,不少人就会把决策权让出来:“你们定吧,我都行。”
往往是因为对于决策者而言,这些事情没有那么重要。
2、是决策能力不足,主要是因为决策的复杂度越来越高,光靠“第一感觉”或简单地列举理由,没法马上做出最优决策。
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面临的选择过多,大部分产品与服务都是处于买方市场,供过于求。
不像以前,饮料只有可乐雪碧美年达,手机只有诺基亚摩托罗拉。
特别是信息这个最供过于求的产品,信息过载让筛选信息的成本急剧上升。
原来的决策机制,已经跟不上我们每天面临的决策的复杂度了。
3、是容错能力不足,承担不起后果。
资源比较少的人群往往风险抵御能力很差。
比如说投资理财,投个10,000块。
对于一些人来说,10,000块可能就只是一个包包。而对很多人来说,这却是一两个月的薪水。他们容不下这种错误。于是只能思忖再三。
4、是容错意愿不足,也就是“完美主义”。
这类人往往自小顺风顺水,没遇过什么挫折,也便容不得自己的人生有一丝瑕疵。
二、选择大于努力吗
选择和努力有关联吗?选择好了就不用努力了,选择大于努力了吗?
不是的,选择也要配对同等的努力。
没有努力,就不能让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沉淀,进而丧失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最后只能听风就是雨。
今天A说这个好,明天B说那个赞,后天“我有一个朋友做C行业发财了”,你怎么去选?
听信“选择大于努力”的人,听话只听了一半。
成功并不是“只要做对选择,剩下只用躺赢”的一劳永逸,而是“选择,努力,再选择,再努力”的螺旋式上升。
没有人天生第一次就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成功的人一定是不断用努力来调整自己的选择。
爱因斯坦的第一份工作是做瑞士专利局的审查员。
如果放在今天“选择大于努力”的论调下,他大概会被嘲笑成只图安稳,不求上进的公务员。
然而,他用业余时间研究自己热爱的物理,每年都能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后来他的才能被苏黎世大学注意到,爱因斯坦被聘请为教授,最终离开了工作7年的专利局。
你说是“选择”成就了他?
不,我说是因为“努力”,他才有所“选择”。
因为努力,让他从一个找不到工作只能靠朋友托关系的公务员,变成被知名大学争抢的教授。
倘若爱因斯坦在专利局每天过着早上喝茶看报纸,下午睡觉侃大山的日子,突然有一天他选择做一名物理学家,你觉得可能吗?
没努力过的人,连谈选择的资格都没有。
根本不存在什么“选择不对,努力白费”的说法。
就算真选错了,你至少知道为什么这个选择是错的,曾经的努力都是经验和教训,怎么能是毫无用处的垃圾呢?
好的“选择”一定要匹配上同等程度的“努力”。
现在,努力吧,不要去责怪当初的选择,也不要去埋怨现在不好的状况,努力,可以改变的,你会更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