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妆健康 > 养生膳食 > 中医养生之饮食养生

中医养生之饮食养生

2018-10-17 12:00:32 责任编辑:小king 10 649

中医养生与饮食有什么关系呢?通常认为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但是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中医饮食养生你了解多少呢?梦悠情感小编为你介绍中医养生饮食。

中医养生之饮食养生

一、中医养生饮食

中国传统中医养生饮食讲究平衡,提出了“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的膳食原则。用现代语言描述就是,要保持食物来源的生物多样性,以谷类食物为主;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要摄入足够的豆类及其制品;鱼、禽、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要适量。

中国的传统膳食结构是非常合理的,但我国民众的饮食结构却越来越西化。资料显示,1997年到2002年,我国居民所消费的十大类食物中,粮食和豆类食品的消费量分别下降了l2.6%和6.8%,糖类食品增长了42.1%,植物油类、肉类、禽类和蛋类的消费都分别上升了20%以上。这种局面的出现跟洋快餐泛滥等问题有关,洋快餐大多是油炸、烘焙加工的食品,肉类比例非常高,这种“吃肉才有营养”的错误导向是造成饮食结构西化的重要原因,而实际上,食物热量的60%左右来自碳水化合物,25%来自脂肪,12%~15%来自蛋白质,如此才是理想的膳食构成比。洋快餐的特点是三高和三低,即高热量、高脂肪和高蛋白质,低矿物质、低维生素和低膳食纤维。由于营养严重失衡,所以国际营养学界称洋快餐为能量炸弹和垃圾食品。

1、饮食有节,就是饮食要有节制,即进食要定量、定时。

中医饮食养生认为“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之说。所谓早饭宜好,是指早餐的质量,营养价值宜高一些,精一些,便于机体吸收,提供充足的能量。尤以稀、干搭配进食为佳,不仅摄取了营养,也感觉舒适。午饭要吃饱,所谓“饱”是指要保证一定的饮食量。当然,不宜过饱,过饱则胃肠负担过重,也影响机体的正常活动和健康。晚饭进食要少一些。也不可食后即睡,宜小有活动之后入寝。

2、此外,进食宜缓是指吃饭时应该从容缓和,细嚼慢咽。

进食专心致志,既可品尝食物的味道,又有助于消化吸收,更可以有意识地使主食、蔬菜、肉、蛋等食品杂合进食,做到“合理调配”。安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胃的消化,乐观的情绪和高兴的心情都可使食欲大增,这就是中医学中所说的“肝疏泄畅达则脾胃健旺”。反之,情绪不好,恼怒愤恨,则肝失条达,抑郁不舒,致使脾胃受其制约,影响食欲,妨碍消化功。

3、中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

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这是益寿、抗衰的关键。因此,在进食时应选用具有补精益气、滋肾强身作用的食品。同时,注意饮食的调配及保养,对防老抗衰是十分有意义的。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充分发挥饮食的防老抗衰作用尤其重要。很多食物都具有防老抗衰作用,例如:芝麻、何首乌、茯苓、葡萄籽、核桃、枸杞子、龙眼肉、蜂皇浆、山药、人乳、牛奶、甲鱼等,都含有抗衰老物质成分,都有一定的抗衰延寿作用。经常选择适当食品服用,有利于健康、长寿。

中医养生与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员福利
加微信
约咨询 听好课 找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