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交替,立秋养生
2018-09-25 16:22:40 责任编辑:戏言 10人 616人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养好身体才能做我们喜欢的事情,人到生病的时候说真的很卑微。自己都照顾不了了还要别人照顾。养生可以帮助你拥有一个好的身体。下面介绍立夏养生和立秋养生,快来学习下吧。
一、立夏养生的方法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夏三月是中医学名词,指农历的四、五、六三个月。又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忙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黄帝内经》说:“火热为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所以夏季养生的要点在于养心守阳。下面小编就从日常生活各个方面为您阐述夏季养生的要点。
立夏养生-早睡早起
立夏时,昼长夜短,天亮得早、黑得晚,此时人们可以根据这节气变化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
但由于起得早、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故立夏之后人们应增加午休,以促进心阳的恢复,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及时得到休息,消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但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避免出现午睡后的劳累感。
立夏养生-精神调养
立夏养生要注意养阳,夏季属火,在脏为心,汗为心之液,舌为心之苗。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所以立夏之后就要重点关注心的问题,因此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重视“静养”,避免运动过后大汗淋漓,“汗”出伤阳,夏天最凉爽的时间段要数清晨了,大家不妨清晨起来在住所附近的林荫花间处散散步,能颐养心神,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华,推动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功能。
立夏养生-避免贪凉
对大多数人特别是关节疾病患者来说,夏季应该避免贪凉,不用或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最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
天气炎热,也不要过多地喝冷饮或多食冰激凌之类的食品,心主表,肾主里,心旺肾衰,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尤可,贫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
立夏养生-饮食
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在饮食调养方面,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
天气转热后,人体出汗多易丢失津液,需适当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且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夏季养心,红色食物最适当。从阴阳五行来说,红为火,入心,补气补血。
红枣
现代营养研究表明红枣含有的环磷酸腺,可以扩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能使血中含氧量迅速增强,这样供给心脏的氧气也会随之增加,加速新陈代谢!同时改善心肌营养,对于保养心脏十分有益。番茄
番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a,能增强人的体力和缓解因工作生活压力造成的疲劳。尤其是番茄红素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胡萝卜
胡萝卜能与血液中的汞离子结合,有效降低血液中汞离子浓度,防止剧毒的汞离子随血液进入心脏,也是很有效的护心食物。樱桃
樱桃是目前被所有营养组织公认的具有超强“祛除人体毒素及不洁体液”的水果!樱桃含铁量很高,能促进血红蛋白再生,提高人体免疫力。红豆
夏日多吃红豆,可缓解夏天出现的口渴烦躁等症,尤其是在正午时分,是“心火”最旺之时,容易出现心烦易怒,因此这个阶段,避免心火过亢,食用红豆最适宜不过了。葡萄柚
葡萄柚果肉粉红柔嫩,多汁爽口,味道有些偏苦,但正符合了心脏喜欢的食物的特征。同时葡萄柚含有钾,却不含钠,称的上是维护心血管的最佳水果。
夏季养心
小妙招
1、动动眼,解疲劳
午睡的时候,如果能在一开始练练转眼球,不但会增加午睡的质量,还能有效缓解视疲劳,进而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具体方法
双目从左向右转9次,再从右向左转9次,然后紧闭片刻,再迅速睁开眼睛。
2、晚归梳“五经”
立夏时节,不少单位的白天工作时间都是相应延长一些,大家要及时调整自己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适当地减缓速度,尤其是在回家之后也要记得保健“梳梳头”但这里教大家梳头可不是用梳子,是用我们的手指,而且不是普通的梳法,是“拿五经”。
具体方法
先用五指分别点按人头部中间的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称之为“拿五经”。回家略作休息以后,梳3~5次,每次不少于3~5分钟,晚上睡前最好再3次。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神经功能,增强分泌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经常梳头,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此外,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
二、立秋养生
老话说“叶落而知秋”,秋天意味着凉爽与收获。虽然天气并未凉快下来,但秋天已经来临。因为双中伏的原因(中伏从7月27到8月15,共20天),所以今年的立秋在中伏。
今年立秋的确切时间为8月7日21:30,我国民间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也就是说如果立秋的时间在早上,那么接下来天气可能会变得凉爽;反之,立秋的时间发生在下午或者晚上,秋老虎可能会发力,高温天气可能还会持续。
今年立秋时间在晚上,估计还要热上一阵子。天气虽然炎热不改,但时节发生了改变,我们在饮食起居上也要做出相应调整,顺应自然变化才能更好的保持身体健康。
吃好三样
立秋是进入秋季后的第一个节气,我国民间有“贴秋膘”“啃秋”的传统。进入秋季,雨水变少,天气变得干燥,润肺去燥成为首要功课。
1 、莲藕萝卜排骨
萝卜中含有大量水分可以对抗干燥的天气,且萝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营养丰富。此外,秋季人们可能会出现各种肠胃不适的问题,萝卜中的芥子油,能够有效促进肠胃蠕动。其含有的纤维素也能预防便秘,老年人可以适当多吃。
莲藕是秋季的应季蔬菜,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将萝卜莲藕与排骨同煮,既美味又养身。
2 、拌银耳
在我国古代,银耳被视为滋补佳品,有“菌中之冠”的美名。银耳是滋阴润肺的一把好手,具有益气清肠、补肺益气的作用,很适合在干燥的秋季食用。
银耳除了煲汤还可以凉拌、清炒,银耳拌三丝、炒双耳都是适合在秋季食用的菜品。
3 、清炒百合山药
百合理脾健胃、利湿消积,具有清火、润肺的功效,对于很多秋燥上火的人来说,很有好处。山药味甘,中医说它“补而不腻,香而不燥”,山药中含有大量黏液蛋白、纤维素、淀粉酶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有好处。
喝好三样
1 、蜂蜜水
蜂蜜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常见食材。它具有滋阴润燥、补虚润肺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说蜂蜜“除百病、和百药”“多服久服不伤人”。
每天一杯蜂蜜水可以去燥润肺,冲泡蜂蜜水水温不宜过高,最好在四十度以下,且饮用蜂蜜水的时间最好在早上喝完温水之后。
2 、白果雪梨汤
白果是银杏的果实,宋代被列为皇家贡品。《本草纲目》中记载白果“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
白果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与氨基酸,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白果不能生吃,也不宜多吃,使用白果最好把果仁中的绿色胚芽去除,避免接触果核。雪梨润肺人尽皆知,将雪梨与白果一起煲汤,不仅润肺而且清甜美味。
3 、红豆陈皮汤
赤小豆营养丰富,能够加速肠道蠕动,同时还有减肥去浮肿的功效。陈皮味苦性温,能够帮助消化,具有理气祛湿的作用。在干燥的秋日里来一碗红豆陈皮汤不仅开胃说不定还能减肥哦!
做好三样
1、 减少辣、凉食物的摄入
秋天来了,预示着天气将要转凉。此时如果还过分贪凉,大量吃一些冷的、凉的食物就可能会导致肠胃不适,引发肠胃疾病。
秋季气候干燥,要减少辣味食物的食用。吃辣过多天气干燥更容易上火。
2 、增加运动
秋天来了,空气湿度降低,早晚温差加大。早晚变得凉爽起来,也更适合运动。立秋之后可以适当加大运动量。可以清晨爬爬山或者跑跑步。
3 、春捂秋冻要记牢
老话说“春捂秋冻”,夏秋之交,天气多变。秋季添加衣服不宜过快,不宜过多,最好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样才能减少感冒。
三、立秋养生汤,这几种汤最适合立秋以后来食用
立秋刚过,可是中午出去溜一圈分分把你热化了。天气根本没有感觉凉快的那去,早晚温差也变大了,使得我们皮肤也变的干燥,经常出现口感舌燥的现在,下面就介绍大家几道润肺降噪的汤品,让你的秋天过的不再那么干燥。
【椰子鸡】食材:椰子、三黄鸡、姜、料酒、盐。做法:1.椰子切开把椰子倒入锅中,椰子肉取出放入锅里,三黄鸡处理干净,热水焯一下去除血末,捞出来备用;2.锅中除了椰汁再加入水,把鸡肉、姜片、少许料酒大火烧开,改小火炖上40分钟,出锅的时候提前十分钟放入少许盐即可。
作用:益气生津、清热、润肺降噪
【鲫鱼豆腐汤】食材:鲫鱼、嫩豆腐、生姜、盐、小葱。做法:1.鲫鱼清洗干净,去除里面的鱼线,生姜切片、小葱切段;2.把清洗好的鲫鱼放入锅里煎至两面金黄;3.放入水大火烧开,不要着急光小火,放入生姜和小葱,大火炖上15分钟等汤变白以后加入豆腐改小火炖20分钟即可,出锅的时候放少许盐。
作用:降低血脂、增强抵抗力、补虚通乳、美容抗皱
【玉米猪骨汤】食材:玉米一个、排骨、胡萝卜、葱、姜、盐。做法:1.玉米剁成块,排骨放热水里焯一下捞出来,葱切段,胡萝卜切块、姜切片备用;2.锅里放水,加入玉米、排骨、胡萝卜、葱、姜大火烧开,关小火炖50分钟,出锅的前10分钟加入少许盐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