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学龄前 > 学龄前儿童特点有哪些?学龄前的心理特点

学龄前儿童特点有哪些?学龄前的心理特点

2020-05-21 18:41:44 责任编辑:Eleanor 10 911

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换句话说,是人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一个过程。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在一定年龄阶段,大多数儿童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出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再到老年的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学龄前儿童特点有哪些?学龄前儿童应该怎么做?学龄前儿童学习方法有哪些?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我国通常把3周岁至6~7周岁界定为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特点有哪些?学龄前儿童应该怎么做?学龄前儿童学习方法有哪些?这个阶段的儿童有诸多显著的身心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龄前儿童特点有哪些?学龄前的心理特点 1、学龄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越发完善。

其大脑皮质的传导纤维都已髓鞘化。这使得他们的精细动作如解纽扣、系鞋带等更加准确,粗大动作如跑、跳更加协调、稳定。

2、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和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有时会把内部的思维活动以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尤其是在伴随某些动作或思考时会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形。其思维发展还表现为想象力异常丰富,在游戏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活动和社会化的规则意识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3、思维

4~7岁儿童对物体的感受主要依赖其外在的特征,属前运算阶段的直觉思维时期。儿童逐渐去“自我中心”,开始从他人的角度思考。5~6岁儿童可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和推理。

4、学龄前儿童以被动注意为主的注意力发展迅速,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外来事物更易于引起其注意和兴趣。

类似的,以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的记忆力也发展迅速,但由于发展阶段所限,儿童很容易将自身经历与某些故事的内容或想象的内容相混淆,无法区分其真实性。学龄前儿童特点有哪些?学龄前儿童应该怎么做?学龄前儿童学习方法有哪些?

5、想象

幻想或假想是儿童想象的主要形式,特点是夸张,将幻想或假想与现实混淆,常被成人误认为是在说谎。

6、情绪易波动

学龄前期儿童的控制力弱,言语的调节功能不完善,当受到外界事物或情景刺激时,情绪就会爆发。但常从一端迅速发展到另一端,像天气一样说变就变。

7、记忆

3~4岁儿童逐渐发展有意的记忆,无意记忆以无意的形象记忆为主。5岁儿童记忆的能力已与成人相似。

8、情绪易调整

学龄前儿童特点有哪些?学龄前期儿童的情绪有情境性,其情绪随情景的改变而改变,在得到一个新玩具、发现某个新事物后都可以迅速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时候学龄前儿童的情绪不是由儿童自身发出来的,而是周围人的情绪波动引起的。

会员福利
加微信
约咨询 听好课 找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