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数学应该怎么学
2020-05-22 09:53:38 责任编辑:Eleanor 10人 806人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逻辑的和精确的学科。国内很多心理与教育的实验都证明了,早期的数学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教孩子学数学,不仅是让他掌握加减乘除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的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这将让孩子受益一生。学龄前数学怎么学?学龄前教育应该怎么做?学龄前儿童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具体如何来做呢?
1、游戏
孩子1岁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玩。比如,玩积木的时候,分成两堆,不数数的情况下问孩子,哪堆更多?学龄前数学怎么学?学龄前教育应该怎么做?学龄前儿童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这个培养的就是数感。
Eric 理解2的概念时,我们还玩过“全家总动员,一起找一找”的游戏。
找一找身体上什么是2个一起出现的?
2只耳朵、2条腿······
找一找什么东西必须是2个一起才能用的?
筷子、鞋子···
还可以准备五张写着1-5的任务卡片,谁抽到什么数字的卡片,就要在家里找到相应数量的相同物品。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数与量的对应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而分类、形状、空间感的培养就可以在玩乐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啦!
让孩子用身体探索
孩子从很小时就开始发展空间感了,小婴儿用眼睛观察并测距,用手去够感兴趣的物品。长大一些,他们到处攀爬,在狭小的地方钻进钻出,尝试着用勺子把食物塞进嘴里。再长大一些,他们用身体去体验各种地形。
没错,孩子与环境之间的所有互动,都能提升空间感。前提是成人允许孩子自行探索。
比如孩子要去捡落在茶几底下的物品,如果成人嫌麻烦,主动捡起来递给孩子,这就失去了一个提升孩子空间感的机会。
让孩子自己趴在地上观察,从哪个地方趴下去距离物品最近,然后用手或者用工具去够,这样才能提升孩子的空间感。
2、儿歌
儿歌作为童年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可以用来数学启蒙的!
“五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哦哦哦,吃掉一只小猴子···”
节奏感强、有趣的儿歌,搭配手指游戏,小朋友们通常都会玩的不亦乐乎。
与之类似的还有英文儿歌,还可以同步“玩数学”+“玩英语”:
Five little monkeys
五只小猴子
Jumping on the bed
在床上跳
One fell off
一只掉了下来
and bumped his head
撞到了头
Mama called the doctor and the doctor said
妈妈叫来了医生,医生说
"No mor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
不能再在床上跳啦!
Four little monkeys
···
上面这两首歌都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5以内的数与量的对应关系,还能够了解减法的概念。比如五只小猴子摔下去一只,还有几只呢?四只小猴子摔下去一只,还有几只呢?
所以,千万不要拿着笔和练习册,对着一堆数字,让孩子去学加减法。
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通过动画片来引导,比如在蓝色小考拉动画片里,有一集是《learns about different shapes》,就可以看到生活中的很多不同形状。
3、使用丰富的空间词汇
光靠身体体验是不够的,幼儿空间感学习的重点是,理解位置的相对性,以及对空间以及空间关系的描述。
就像孩子学习其他类型词汇一样,先要持续地、多种情形下地输入,孩子才会慢慢地输出,也就是说,成人首先得和孩子多讲空间词汇。学龄前数学怎么学?学龄前教育应该怎么做?学龄前儿童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有关空间的词汇可不仅仅是上下左右、前后、里面、外面这些。下面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空间词汇,这只是常见的,有心的话还能发现更多。
位置词汇:进来、出去;在上面、在下面;在里面、在外面;在顶端、在底部;在前面、在后面;在旁边、在中间。
方向词汇: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绕着、穿过;到……去、从……来;朝向……、离开……;从旁边;穿过。
距离词汇:远、近;靠近、远离。
成人平时对孩子说话时,可以这么说:“帮我把这个工具,放到客厅的电视机柜旁边的架子上。”
如果实在想不起来说,可以先从带孩子去遛弯时使用导航APP开始。不过对孩子来讲,别人的声音再甜美,也比不上妈妈的人肉讲解,而且导航提供的空间词汇也有限。
4、让物品旋转起来
孩子起初是不具备心里旋转能力的,他们只能感知自己的视角,无法想象在他人视角中,物体会是什么模样。这从很多方面都体现出来,最明显的就是躲猫猫。
学龄前数学怎么学?我们在和孩子玩躲猫猫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很搞笑的场景,孩子盖住了脑袋,露出身体其他部分,以为他看不见你,你也就看不见他了。
